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开仓换刀条件
三、人员及换刀工期安排.
四、开仓和换刀的工具、机料准备.
五、开仓前的准备工作:.
六、开仓
七、换刀
八、安全措施
1
一、工程概况
燕梅区间隧道由两条单线单洞区间的盾构法隧道组成。盾构由梅花园站始发经省工
贸技术学院、广州电梯厂、银河村、过南华工商学院、沙太路、北环高速公路、最后到
达燕塘站。沿线地面条件复杂,经过地面设施主要有城市交通主干道、河涌、高架桥、
建筑物等,车流量大,人员密集,建筑物稠密。地形有起伏,地面高程19.10~35.22m,
高差16.12m。
三号线北延段隧道于里程YDK-1-808.390处下穿B001-029建筑物广州电梯厂汽车
运输与用户服务楼(A3),于里程YDK-1-892.370处下穿B001-030建筑物钣金车间(A3),
于里程YDK-1-954.300处下穿B001-031建筑物各料车间及金属材料库(C).汽车运输
与用户服务楼、钣金车间和各料车间及金属材料库均为桩基础。根据广日电梯厂提供的
基础资料和我项目部提供的桩基监测报告,B001-29建筑物的桩基与隧道的净距为1.3m,
B001-030建筑物的桩基距隧道外净距最小为5.3mm,B001-031建筑物的桩基已经侵入隧
道,为了确保建筑物安全和隧道施工顺利,我们对B001-029建筑物桩基和B001-030建
筑物的桩基进行地面注浆加固。采用直径52的袖阀管,自地面沿桩身全长土层进行注
浆加固,以提高桩土摩擦力,对盾构切削通过B001-031建筑物桩基处须加固地层,以
开仓处理桩靴并更换已经磨损的刀具。
燕梅区间穿越的岩层主要为岩石全分化带6、岩石强分化带7、岩石中分化带8
及岩石微分化带9,围岩类别划分按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进行。
Ⅱ级围岩:包括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微分化带,即岩土分层9H、9Z层;
Ⅲ级围岩:包括花岗岩、混合花岗岩中等分化带,即岩土分层8H、8Z层;
Ⅳ级围岩:包括已分化成半岩半土状强分化带,即岩土分层7H、7Z层;
Ⅴ级围岩:包括冲积-洪积、残积形成的砂质粘性土,即岩土分层5H、5Z、6H、
6Z层;
Ⅵ级围岩:包括素填土、淤泥质土和冲积-洪积砂层、河湖相淤泥质土层,即岩土
分层1、3、4层;
二、开仓换刀条件
1、地表情况
该次换刀位置地表情况为:广日电梯厂0-31栋厂房,该换刀处地层经过加固,有
一定的自稳性。
2
2、隧道顶部地层
根据MCZ3-YM47、地质钻孔显示,该段隧道洞顶地层自上而下为1人工填土层,层
厚3m;2-2淤泥质砂层,层厚4.5m;质砂层,层厚2.2m;4-1粉质粘土层,层厚1m;
5-2残积层粘土,层厚1.5m;7强风化花岗片麻岩,层厚2.2m。
3、隧道洞身地层
隧道洞身为7Z花岗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强风化带,刀盘掌子面较为稳定。
4、渣样分析
根据出土渣样分析:该段地层渣样呈褐红色,渣土具有一定粘性,渣土较干,经筛
分以后,石英颗粒占颗粒30~40%,颗粒大小较均匀,从渣样分析与地质钻孔芯样对比
得出,渣土中所含石英颗粒为中风化砂岩中所含石英。刀盘掌子面较稳定。
5、地表监测情况
根据目前地表沉降监测情况显示,盾构掘进地表沉降较小,沉降速度较小
6、水文情况
本区段地下水有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其富水性较好,透水性强,属中等~强透水地层;根据其赋存条件,一般为潜水特
性,对局部埋深比较大,上覆土层较厚地段具弱承压性特点。
另一种是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强风化,中等风化的裂隙中,地下水埋深随基
碉面起伏而不同,一般为10~20m,由于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的差异,其富水程度与渗
透性也不尽相同,一般比较差。由于强风化带上部全风化岩和残积土以土性为主,透水
性差,一定程度上起到相对隔水作用,因此本基岩裂隙水具承压水特性。
根据近段时间掘进情况看,水量较大,分析原因可能为管片背后通过横通道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