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B端小微金融的三路玩法.docx
文件大小:22.3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4-06-03
总字数:约4.87千字
文档摘要

B端小微金融的三路玩法

B端,已是众所周知的下一个战场。

市场中,不乏C端头部玩家谋划B端转型,难免因循C端致胜方略,但B端自有曲折,恐难以奏效。而在B端浸淫已久的老玩家,自谓熟知市场门道,却易因循守旧,难成引领风口的弄潮儿。

新旧两股力量,都无必胜之理,唯如此,才能激励后来者不断创新、探索,以崛起为新巨头。

一、B端风口,实不实?

经股权众筹、虚拟货币、P2P等风口洗礼后,不少人视风口为泡沫,畏之如虎,走入另一个极端。

趋势发轫之初,风吹波动,泡沫遂生,风口之下难免泡沫,泡沫却未必是风口。虚拟货币、股权众筹和P2P,因土壤不成熟,均有泡沫之嫌,但B端小微金融,却是实实在在的风口。

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1.产业演变与科技助力

历经机械革命、电气革命、信息革命之后,工业步入4.0阶段——借助科技创新与软件系统消弭信息与物理的边界,以实现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的前提,是交互式生产技术的联网通信,企业可以调用生产过程中诸如位置、流程、实际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等“元信息”优化生产过程,动态遴选最佳方案,让制造本身智能化、可进化。

智能制造与产业互联网相伴相生,科技是最大助力。

云计算解除了系统软件层面的桎梏,5G加速走来,助力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和AR/VR走出实验室,推动产业互联网提速。

一如移动互联网重塑了C端场景,产业互联网为重构B端场景创造机遇窗口。B端金融正迎来大变局,大变局中有大机遇。

2.资金助力与政策推动

风口需资金助力,在政策推动下,银行资金正批量涌入。

2018年末,普惠口径(单户贷款金额1000万以下)小微贷款余额9.36万亿元,同比增长21.79%,比各项贷款增速高出9.2个百分点。

2019年上半年,普惠小微贷款新增1.2万亿元,同比多增6478亿元。

资金强势涌入,冲破盘亘在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堵点,变滴灌为灌溉,带动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改善。银行资金带头,市场资金跟进,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会愈来愈通畅、多元,小微金融,步入风口期。

这个阶段,银行资金到处寻找优质小微信贷用户。从策略上看,此时发力小微金融是最安全的——只要企业本身没有硬伤,不愁找不到“接盘”银行资金,有银行资金支持,企业生命力会愈发健壮。

3.持续渗透,时机成熟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旧,但小微金融并非新命题,各方持续发力探索,小微金融新模式越来越清晰,站在产业生命周期视角,跨过中早期、步入风口期的时机已经成熟。

传统小微信贷囿于抵押担保,下沉有限、天花板低,偶有探索,难成大势。

围绕数据驱动,小微金融已探索出几种新路径,打开了新空间。基于数据获取模式和场景的不同,大致分为三种:

基于企业一手经营数据的泛产业链小微金融,既包括传统依托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也包括电商平台金融、SAAS金融等新模式。

以政务数据为基础的小微金融,典型代表是各家银行基于税务数据的线上小微贷款产品。

以金融大数据为依托的小微金融,如基于征信数据的非首贷小微信贷产品,基于支付收单数据的POS贷产品等。

抵押物有限,数据无限。

随着产业互联网加速深化,小微企业数据不断丰富、沉淀,为基于数据的小微金融开启无限空间。

风口咋起,赛道上模式众多,什么才是B端小微金融的正确打开方式呢?下面是我眼里的上中下三策。

二、上策:先场景后金融,深入生产经营,参与其中

B端业务侧重个性化、定制化,定制化的背后是契合度。

要理解契合度,需站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视角看金融——金融服务不再是外在的标准化产品,而是内嵌其中、贴合紧密、不可或缺的一个齿轮。契合度的最高境界,就是亲身参与其中,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之中,才能在定制化比拼中更胜一筹。

所以,发力B端小微金融,参与其中是上策,先场景后金融,根深自然叶茂。

从这个角度看,产业互联网,本是产业自己的事,现在,已成了金融机构的份内事。不同玩家基于自身禀赋不同,正以不同的模式参与其中。

1.模式一:联合核心企业,搭建智慧供应链生态

力量越大,责任越大,产业互联网,核心企业首当其冲。

联合核心企业,以产业互联网为基础,搭建智慧供应链生态,加速核心企业信用向末端(三级、四级、五级甚至更多层级)小微企业渗透,将大大拓展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业务空间。

这个市场是银行的势力范围。银行缺乏产业背景,但与核心企业关系密切,在供应链金融上布局已久,有现成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也有最完整的配套金融产品体系(订单融资、存货质押、应收账款、仓单质押、信用证等一揽子融资产品,国内贸易和进出口结算支持,以及投资、并购、发债等多元金融服务),前景可期。

不过,银行金融产品强,科技实力弱。其科技实践囿于金融科技,在以提升产业经营效率为目标的产业科技上缺乏实践,给互联网巨头的B端转型带来机会。

头部互联网公司多崛起于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