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做理性消费者1消费大家谈》(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第3课做理性消费者1消费大家谈》选自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教材。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了解消费者的权益和责任;
2.探讨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3.分析身边的消费现象,学会辨别消费陷阱;
4.培养理性消费观念,提高消费决策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消费意识,具体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消费信息的能力,使其能够从多方面获取消费知识,提高消费决策水平。
2.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识别消费陷阱,形成理性消费观念。
3.人文底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消费现象,理解合理消费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4.责任担当: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关注他人及社会利益,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消费者。
三、学习者分析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够进行价格比较和预算计算。
-学生对基本的消费者权益有一定的了解,如辨别商品质量、维权途径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消费经验,对消费行为有初步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身边的消费现象感兴趣,愿意探讨和分享自己的消费经验。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参与课堂讨论。
-学生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偏好合作交流。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难以识别复杂的消费陷阱和商业广告的真实意图。
-学生在分析消费现象时,可能会因为缺乏经验和信息而感到困惑。
-学生在形成理性消费观念时,可能会受到家庭消费习惯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提前发放《第3课做理性消费者1消费大家谈》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
2.辅助材料:准备与消费相关的图片、图表,以及理性消费教育视频,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但可准备一些日常消费品,用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摘要、相关案例和问题清单,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列举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合理消费现象”和“你认为如何做一个理性消费者”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预习任务提交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和质量。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要求,阅读教材内容,理解理性消费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尝试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答案。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答案提交至在线平台,供教师检查和反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信息技术手段。
作用与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消费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理性消费的概念、消费者权益和如何避免消费陷阱等知识点。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消费经历,讨论如何做到理性消费。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提供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新的想法,进行提问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
作用与目的: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性消费的重要性,掌握相关技能。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理性消费相关的案例分析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书籍和网站链接,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理性消费的理解。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自学,拓宽知识面。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反思总结法。
作用与目的: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提升能力。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消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