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突围与生态扩张:
小米手机、可穿戴及汽车业务的协同效应
与产业重构启示录
——科技龙头专题巡礼(四)——
2025年3月14日
摘要
手机业务:十五年坚持性价比终成巨头,出海、冲高、AIoT持续释放想象力。2011~2014年,小米高性价比机型迅速圈地中低端市场,高效率商业模型
助力销量称王。2015~2016年,小米内忧外患陷销量低谷,上下双探扩展产品线。2017~2020年,小米海外市场贡献新增量,AIoT成为第二引擎。2021~2024年,
决胜“米冲高”,从“技术领先”到“体验领先”。
语言学习平台
可穿戴业务:极致性价比打造“腕部力量”,生态协同助力品类增长。初代小米手环仍然依靠极致性价比打开市场。2015年,小米占全球可穿戴设备
出货量15.4%的份额,居世界第二。此后小米手环坚持性价比路线,逐年迭代,稳固市场地位。2015-2023年,小米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连续九年位居全球前
三。小米TWS耳机凭借与手机的协同效应取得优秀成绩,2024年Q1,小米TWS耳机国内出货量300万台,跃居国内第一。小米TWS耳机展现出较强的产品力。
汽车业务:资本先行、研发导向,跑步入场新能源造车领域。小米汽车SU7仍主打“高性价比”标签,结合“五个核心技术”构成其核心竞争力。小米
采取研发导向,自研关键技术,力求多、快、好地造车;市场定位:面向年轻消费者,强调性价比,是其成功的秘诀。小米集团通过早期投资方式布局新能
源汽车产业链。2011~2020年,小米在汽车领域融资事件总计52起,金额累计超250亿元。融资涉及整车以及新能源细分领域,如三电系统、自动驾驶、智能
座舱等;小米通过融资增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能力,埋下造车伏笔。
解读小米盈利模式:硬件产销与互联网服务双轮驱动,构筑核心竞争力。高性价比硬件是小米盈利模式的基石,延展双盈利路径。路径一:硬件本身
物美价廉,虽毛利润率低然而销量庞大,薄利多销创造利润。路径二:部分硬件作为媒介触达用户,通过硬件提供利润率较高的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服务是
小米盈利模式的内核,小米互联网服务业务低成本、高利润率,已体现规模效益,盈利高效。小米互联网服务由广告业务支撑,游戏和境外互联网业务做重
要补充。
投资建议:随着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深化,其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智能汽车三大业务板块持续释放增长动能,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迎来
结构性机遇,受益标的:小米集团-W(1810.HK)、闻泰科技、韦尔股份、蓝思科技、瑞芯微、兆易创新、长盈精密、泰凌微、翱捷科技、雅创电子、宁德时
代、拓普集团、飞荣达、均胜电子、华阳集团、联创电子、德赛西威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放缓、技术导入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贸易摩擦加剧。
目录
?1.手机业务:十五年坚持性价比终成巨头,出海、冲高、AIoT持续释放想象力
?2.可穿戴业务:极致性价比打造“腕部力量”,生态协同助力品类增长
?3.汽车业务:资本先行、研发导向,跑步入场新能源造车领域
?4.解读小米盈利模式:硬件产销与互联网服务双轮驱动,构筑核心竞争力
?5.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vXiZqW9XbWnVeWpOqRaQcMaQnPoOmOmRlOqQtQkPpOnRbRqRwONZmPnMNZrMnO
1.12011~2014年:高性价比机型迅速圈地中低端市场,高效率商业模型助力销量称王
小米创始之初即瞄准了中低端市场。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越美国,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然而,彼时国内
产业多处于全球价值链底部,存在“量大于质”“大而不精”等问题,自主创新能力尚待提升。中国手机市场增长迅速,智能化、3G技术释放
增量,但山寨问题突出。山寨手机具有低成本、低售价、快生产、高利润的特点,依靠完善的供应链迅速占领低端市场,2009年销售量高达1.45
语言学习平台
亿部。小米创始人雷军表示,创办小米的初心在于解决国内手机市场体量大但山寨横行,缺乏好产品的问题。小米尝试用压低利润、提高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