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皮肤性病学复试2问答.pdf
文件大小:1.48 M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3-10
总字数:约3.02万字
文档摘要

第1页共20页

简述皮肤由外向内的分层。

表皮(由外向内):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基底膜带(由外向内):胞膜

层、透明层、致密层、致密下层;真皮(由外向内):乳头层、网状层;皮下组织。

简述皮肤的生理功能。

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体温调节功能、物质代谢功能、免疫功

简述基底膜带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基底膜带的四层结构通过各种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除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外,还具有渗

透和屏障等作用。表皮无血管,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即通过基底膜带进入表皮,而表皮的细胞

产物又可通过基底膜带进入真皮。一般情况下,基底膜带限制分子量大于40000的大分子通

过,但当其发生损伤时,炎症细胞、肿瘤细胞及其他大分子物质均可通过基底膜带进入表皮。

基底膜带结构的异常可导致真皮与表皮分离,形成表皮下水疱或大疱。

试述皮肤中主要细胞类型的免疫功能。

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内数量最多的细胞,本身即具有合成和分泌白介素、干扰素等细胞因子

的作用,同时还可通过表达MHC-Ⅱ类抗原、吞噬并粗加工抗原物质等方式参与外来抗原的呈

递。

皮肤内的淋巴细胞(lymphocyte)主要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其中表皮内以CD8+T

淋巴细胞为主。T淋巴细胞具有亲表皮特性,且能够在血液循环和皮肤之间进行再循环,传

递各种信息,介导免疫反应。

Langerhans细胞是表皮中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此外还可调控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参

与免疫调节、免疫监视、免疫耐受、皮肤移植物排斥反应和接触性变态反应等。

简述糜烂与溃疡的区别。

糜烂为局限性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形成的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

所致。基底部较清洁。因损害表浅,基底层细胞仍存在,故糜烂愈合较快且愈后不留瘢痕。

溃疡为局限性皮肤或粘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其基底部常有坏死组织附

着,边缘可陡直、倾斜或高于周围皮肤。因损害常破坏基底层细胞,故溃疡愈合较慢且愈后

可留有瘢痕。

简述结节和丘疹的区别。

丘疹为局限、充实、隆起的浅表性损害,直径小于1厘米,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

而结节为局限、实性、深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

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

试述斑贴试验的注意事项。

①应注意区分过敏反应及刺激反应;

②阴性反应可能与试剂浓度低、斑试物质与皮肤接触时间太短等有关;

③不宜在皮肤病急性发作期作试验,不可用高浓度的原发性刺激物作试验;

④受试前2周和受试期间服糖皮质激素、受试前3天和受试期间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均可出现

假阴性;

⑤如果在试验后72小时至1周内局部出现红斑、瘙痒等表现,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第2页共20页

试述点刺试验和划破试验的注意事项。

(1)宜在基本无临床表现时进行。

(2)应设立组胺,生理盐水分别作为阳性、阴性对照组。

(3)结果为阴性时,应继续观察3-4天,如有必要3-4周后重复试验。

(4)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止划破试验。

(5)试验时准备肾上腺素注射液,以抢救可能发生的过敏性休克。

(6)受试前2天应停用抗组胺药物。

(7)妊娠期不宜试验。试述两类梅毒血清试验的临床意义。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一定时间后,血清中产生一定数量的心磷脂抗体,可用免疫学方法检测,

作为梅毒的诊断筛选试验。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

试验(tolulizedredunheatedserumtest,TRUST)、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enersaldisease

researchlaboratorytest,VDRL)、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nheatedserumreagintest,

USR)。本类试验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结果为阳性时,临床表现符合梅毒,可初步诊断,但

仍需进行确诊试验,阴性结果可排除诊断,此外定量试验是观察疗效、判断复发及再感染的

手段。假阴性常见于一期梅毒硬下疳出现后的2~3周内、感染梅毒立即治疗、晚期梅毒或

二期梅毒的“前带现象”。假阳性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麻风、海洛因成瘾者、少数孕妇

及老人。

(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将从感染家兔睾丸中提取的梅毒螺旋体纯化,并以超声粉

碎后作为抗原,以明胶颗粒为载体。包括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p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