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
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典型皮损能挤出白色半透
明状粉汁,故称之粉刺。本病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伴
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多见于青春期男女。相当于西医
的痤疮。
[诊断]
好发于颜面,亦可见于胸背上部及肩胛部等处,典型皮损为毛囊性丘疹,多数
呈黑头粉刺,周围色红,用手挤压,有小米或米粒样白色脂栓排出,少数呈灰白
色的小丘疹,以后色红,吨部发生小脓疱,破溃后痊愈,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
有轻度凹陷的疤痕。有时形成结节、脓肿、囊肿等多种形态损害,愈后留下明显
疤痕,皮肤粗糙不平,伴有油性皮脂溢出。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肺经风热
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肺散风。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12g,桑白皮15g,黄芩9g、夏枯草9g、
连翘9g,银花15g,海浮石30g,甘草3g。
(二)湿热蕴结
皮损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枇杷清肺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枇杷叶12g、桑白皮15g、黄芩9g、夏枯草9g、连翘9g、银花15g、海浮
石30g、甘草3g、黄连9g、黄芩6g、黄柏6g、栀子9g。
(三)痰湿凝结
皮损结成囊肿;或伴有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脉滑。
治法:化痰健脾渗湿。
方药:海藻玉壶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海藻30g,昆布15g,贝母15g,半
夏l0g,青皮6g,陈皮l0g,当归15g,川芎l0g,连翘l0g,甘草6g,
人参5g,白术6g,白扁豆(姜汁炒)5g,白茯苓5g,山药5g,甘草3g,
桔梗3g,苡米6g,莲肉(去心)5g,川芎6g,当归6g。
二、外治法
颠倒散、鹅黄散等,茶水调搽。
1、颠倒散:大黄、硫磺各15克研成粉末、石灰水200ml。
制法:先将石灰和清水混和,澄清后取中间水200ml,再将大黄、硫
磺粉末倒入石灰水中混和即成。
功效:清热散瘀。
主治:酒糟鼻、粉刺、脂溢性皮炎等病。
用法:先将药水振荡混和后,再搽擦患处。
2、鹅黄散:石膏(煅)轻粉黄柏(炒)各等分
上药研为极细末。
用法用量:干掺。烂疮即可生疤,再烂再掺,毒尽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