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断1980年美国ACR分类标准,凡具备一个主要标准或两个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SSc第30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主要标准近端皮肤硬化: 掌指或跖趾近端皮肤对称性增厚、变紧和硬化皮肤改变可累及全部肢体、面部、颈部和躯干(胸部和腹部)第31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硬皮病(Scleroderma)定义:硬皮病(Scleroderma)是一种以皮肤和内脏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本病呈慢性经过,仅可累及皮肤,也可既累及皮肤同时也累及内脏。第2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硬皮病的病因:本病原因不明有下列发病学说:(一)自身免疫病:常合并红斑狼疮,皮肌炎,在血清中不存在有多种的自身抗体,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物中有T细胞功能破坏,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一定效果等,故认为可能为一自身免疫病。(二)胶原代谢异常:硬皮病患者有纤维母细胞缺陷,合成大量幼稚的细胶原纤维,在活动性硬皮病时,新合成胶原中交叉连接是易变的,且交叉连接增加,致使胶原不易溶解。第3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硬皮病的病因(三)血管病变:硬皮病患者的血管变化发生于胶原硬化之前。用毛细血管镜、体积描记法和血管造造影术,发现硬皮病血管病变符合特殊型的周围性血管闭塞病。从血管收缩素、5-羟色胺和冷对周围血管的影响以及某些早期损害的组织学变化,认为硬皮病是一种原发性的血管病。第4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硬皮病的分类局灶性硬皮病(localizedScleroderma)硬斑病带状硬皮病点滴状硬皮病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Scleroderma)弥漫型系统性硬化症局限型系统性硬化症第5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表现(局限性硬皮病)(一)局限性硬皮病:以皮肤损害为主,无全身症状,好发女性,年龄20-50岁,最初出现皮肤浮肿、硬化、萎缩、呈斑状或线状分布,无雷诺现象。硬斑病:好发于躯干的一种圆形、椭圆形、母指大至手掌大斑块。初始淡红色,而中央部带有光泽硬化。边缘部特有有炎症性红晕称为lilae轮。有进行性的色素沉着或脱失,局部皮肤凹陷。经过良好。数年后可自行消退。第6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多发性硬斑病:发生于四肢、面部或躯干硬斑病合并有带状硬皮病、关节痛、RA反应、抗ENA抗体阳性,在头发部常留有局限性永久性脱发。线状硬皮病:多发于四肢伸侧,前额等部位线状皮肤硬化、萎缩、凹陷、伴有色素脱失。剑伤性硬皮病:多发于前额近正中部向头皮延伸呈刀砍形。呈象牙色硬化,局部明显凹陷。伴颜面偏侧萎缩性硬皮病:面颊部、四肢、偏侧性萎缩,无自觉症状。如果有发生在颜面部偏侧性萎缩,伴有同侧的舌萎缩,称之为Parry-Romberg,s综合症。第7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表现(系统性硬皮病)第8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雷诺现象(RaynaudPhenomenon)可恢复的皮肤颜色变化:白-紫-红微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因寒冷或情绪波动诱发首发症状(90%)可见于其他疾病第9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0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皮肤病变典型的皮肤病变经过三个时期:水肿期硬化期萎缩期第11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水肿期硬化期萎缩期第12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萎缩期表现皮肤光滑而细薄,紧贴于皮下骨面,皮纹消失,毛发脱落,硬化部位常有色素沉着,间以脱色白斑,有毛细血管扩张及皮下组织钙化面颈部皮肤受累时,可形成面具脸,其特征为鼻尖似鹰嘴、口唇变薄并收缩呈放射状伴有张口困难,晚期皮肤可以逐渐变软如正常皮肤第13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萎缩期萎缩期表现第14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萎缩期表现第15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6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消化系统舌肌萎缩变薄早期即可出现食管损害(45%-90%)食管下段功能失调引起咽下困难括约肌受损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狭窄胃十二指肠和空肠受累,少见、病情重可有胃扩张及十二指肠蠕动消失空肠损害则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第17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8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肺系统性硬皮病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