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医诊法望闻问切.pptx
文件大小:7.89 M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3-16
总字数:约2.46千字
文档摘要

汇报人:xxx

20xx-03-31

中医诊法望闻问切

望诊:观气色察病邪

闻诊:听声息辨病因

问诊:询问症状知病情

切诊:摸脉象断虚实

四诊合参:综合运用提高准确率

contents

目录

PART

01

望诊:观气色察病邪

面部红润

面色萎黄

面色苍白

面色黧黑

01

02

03

04

通常表示气血充和,健康状态良好。

可能暗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多与阳虚、气虚或血虚有关,也可能反映体内寒气较重。

通常与肾虚或水饮内停有关,也可能反映体内瘀血较重。

多为正常舌象,或表证初起,或里证病轻,或阳虚内寒。

多表示热邪内盛,或食积化热。

可能与热极伤阴、阳虚寒盛或肾阴亏损有关。

多反映胃气不足,胃阴损伤或气血两虚。

舌苔薄白

舌苔黄厚

舌苔灰黑

舌苔剥脱

目光有神

目光呆滞

目赤肿痛

眼睑浮肿

通常表示精气充足,脏腑功能良好。

多与肝火上炎或风热上攻有关。

可能暗示精气衰败,脏腑功能衰竭。

可能与脾虚湿困或肾阳不足有关。

PART

02

闻诊:听声息辨病因

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异常呼吸音

正常呼吸音

可能由于胸腔积液、气胸等导致肺部受压。

如哮鸣音、湿啰音等,可能提示肺部炎症、哮喘等病变。

清晰、均匀,反映肺部正常通气功能。

声音清脆,可能由于风寒感冒或燥邪犯肺引起。

干咳

湿咳

咳嗽声音低沉无力

声音浑浊,伴有痰液,可能由于风热感冒或痰湿蕴肺导致。

可能反映肺气虚弱或久病体虚。

03

02

01

每分钟4-5次,反映肠道蠕动正常。

正常肠鸣音

肠鸣音频繁且高亢,可能由于肠炎、肠梗阻等病变引起。

肠鸣音亢进

可能由于便秘、肠麻痹等导致肠道蠕动减缓。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呃逆声

俗称“打嗝”,可能由于胃气上逆或膈肌痉挛引起。

嗳气声

俗称“饱嗝”,可能由于消化不良或肝气犯胃导致。

呻吟声

可能反映身体疼痛或不适,需结合其他症状进行诊断。

PART

03

问诊:询问症状知病情

寒性体质的人通常怕冷、手脚冰凉,易患风寒感冒等疾病;热性体质的人则怕热、易出汗,易患风热感冒等疾病。

通过询问病人的寒热感觉,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病人的体质类型和病情性质,为进一步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寒热感觉是中医问诊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反映病人的体质和病情。

疼痛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但不同疾病引起的疼痛性质和部位却有所不同。

医生在问诊时应详细询问病人的疼痛性质,如胀痛、刺痛、隐痛等,以及疼痛的具体部位和放射范围。

通过分析疼痛的性质和部位,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病人的病因和病位,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饮食习惯和排泄情况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也是中医问诊中的重要内容。

医生在问诊时应询问病人的饮食习惯,包括饮食偏好、食量大小、饮食时间等,以及排泄情况,包括大便的性状、颜色、次数和小便的量、色、质等。

通过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和排泄情况,医生可以判断病人的脾胃功能和体内湿热、燥热等病理因素,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既往病史和家族遗传倾向是了解病人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医生在问诊时应详细询问病人的既往病史,包括曾经患过的疾病、治疗过程及效果等,以及家族遗传倾向,如家族中是否有遗传性疾病或类似病史等。

通过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和家族遗传倾向,医生可以对病人的病情有更全面的认识,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PART

04

切诊:摸脉象断虚实

轻按即得,重按稍减,主表证、虚证。

浮脉

沉脉

迟脉

数脉

轻按不得,重按始得,主里证、实证。

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主寒证。

脉来急促,一息超过五至,主热证。

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亦主脏气衰败。

促脉

脉来缓慢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可见于心气虚衰。

结脉

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主脏气衰微,亦可见于痹证、痛证、惊恐、跌打损伤。

代脉

通过脉象的浮沉迟数等变化,可以推断疾病所在脏腑经络的深浅。

辨别病位

通过脉象的有力无力、和缓急躁等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虚实寒热等性质。

辨别病性

通过脉象的弦滑洪细等变化,可以推断疾病形成的原因,如痰饮、食积、瘀血等。

推断病因

通过脉象的强弱、顺逆等变化,可以预测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判断预后

1

2

3

通过传感器采集人体脉搏信号,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记录、分析,为中医脉诊提供客观化依据。

脉图仪

利用现代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模拟中医切脉的手法和经验,对脉象进行自动检测和分析,提高脉诊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脉象仪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对脉象进行智能识别和分析,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辅助支持。

人工智能辅助脉诊系统

PART

05

四诊合参:综合运用提高准确率

望诊观察

听患者语音、气息、咳嗽等声音,进一步了解病情。

闻诊倾听

问诊交流

切诊把脉

01

02

04

03

通过触摸患者脉象,判断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