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集.pdf
文件大小:25.67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0-09-05
总字数:约7.96千字
文档摘要
病 理 生 理 学 名词解释: 1. 脑死亡( ):是指全脑机能永久性丧失, 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因此,脑死亡成了近年来判断死 亡的一个重要标志。 2.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 又称高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 150, 血浆渗透 压310。 3.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 又称低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于 280 , 血清钠浓度低于 130。 4. 水中毒( ):血清钠浓度低于 130,血浆渗透压低于 280,但体钠总量 正常,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故称水中毒。 5. 水肿():是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一种常见病理过程。 6. 心房利钠多肽( ):由心房组织释放,可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心 房内压。其作用为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使尿钠与尿量增加,作用于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而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7. 阴离子间隙( ):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量与未测定的阳离子 量的差值。 8.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是指同一病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酸碱平 衡紊乱同时存在。 9. 肾小管性酸中毒( ):是一种肾小管排酸或重吸收碱性物质障碍 而 产生酸中毒的疾病,有Ⅰ型和Ⅱ型等多种类型。 10.缺氧():凡因氧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及形态结 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11. 低张性缺氧( ):由吸入气氧 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及静脉 血分流入动脉等原因引起动脉血养分压降低, 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的组 织供氧不足,称为低张性缺氧。 12. 等张性低氧血症( ):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氧容量 降低而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 但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故称为等张性低氧 血症。 13. 肠源性紫绀( ):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 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后者吸收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如血中高铁血 红蛋白含量增至 20%— 50%,患者出现头痛、无力、呼吸困难、心动过 速、昏迷以及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14. 循环性缺氧( ):由休克、心力衰竭、血管病变、栓塞等原因引起 全身或局部循环障碍, 组织血流减少导致组织供氧减少, 称为循环性缺 氧。其血氧变化特点是动 - 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而其他血氧指标正常。 15. 发热():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 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移超过正常值的 0.5 ℃时,称为发热。 16. 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 身反应称为应激。 17. 全身适应综合征( ):是指劣性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则应 激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 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 可分 为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18. 休克():休克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其循环功能急剧 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 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19. 低血容量性休克( ):由
病 理 生 理 学 名词解释: 1. 脑死亡( ):是指全脑机能永久性丧失, 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因此,脑死亡成了近年来判断死 亡的一个重要标志。 2.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 又称高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 150, 血浆渗透 压310。 3.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 又称低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于 280 , 血清钠浓度低于 130。 4. 水中毒( ):血清钠浓度低于 130,血浆渗透压低于 280,但体钠总量 正常,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故称水中毒。 5. 水肿():是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一种常见病理过程。 6. 心房利钠多肽( ):由心房组织释放,可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心 房内压。其作用为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使尿钠与尿量增加,作用于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而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7. 阴离子间隙( ):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量与未测定的阳离子 量的差值。 8.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是指同一病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酸碱平 衡紊乱同时存在。 9. 肾小管性酸中毒( ):是一种肾小管排酸或重吸收碱性物质障碍 而 产生酸中毒的疾病,有Ⅰ型和Ⅱ型等多种类型。 10.缺氧():凡因氧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及形态结 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11. 低张性缺氧( ):由吸入气氧 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及静脉 血分流入动脉等原因引起动脉血养分压降低, 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的组 织供氧不足,称为低张性缺氧。 12. 等张性低氧血症( ):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氧容量 降低而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 但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故称为等张性低氧 血症。 13. 肠源性紫绀( ):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 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后者吸收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如血中高铁血 红蛋白含量增至 20%— 50%,患者出现头痛、无力、呼吸困难、心动过 速、昏迷以及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14. 循环性缺氧( ):由休克、心力衰竭、血管病变、栓塞等原因引起 全身或局部循环障碍, 组织血流减少导致组织供氧减少, 称为循环性缺 氧。其血氧变化特点是动 - 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而其他血氧指标正常。 15. 发热():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 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移超过正常值的 0.5 ℃时,称为发热。 16. 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 身反应称为应激。 17. 全身适应综合征( ):是指劣性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则应 激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 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 可分 为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18. 休克():休克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其循环功能急剧 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 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19. 低血容量性休克(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