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哥本哈根大学.doc
文件大小:38.51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0-08-10
总字数:约6.46千字
文档摘要
哥本哈根大学 丹麦,是北欧的一个国家,并与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组成丹麦联合王国。丹麦是经济高度发达,被联合国认定为发达国家。丹麦是典型的福利国家,贫富差距极小,国民享有极高的生活水平,是欧洲联盟成员国,也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创始会员国之一。 丹麦是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是欧洲八大经济国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四。农牧渔业及食品加工业发达,有欧洲乳酪市场之称。在许多工业领域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近年来,政府坚持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采取积极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及汇率。 丹麦国土面积仅4.21万平方公里,在世界排名133位,是典型的小国。但在2013年,这个国家的GDP却能达到3309.75亿美元,世界排名33位,人均GDP达到5919美元排名第6位。由此数据可以看出丹麦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小国。 这个富裕的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是相当大的。查文献知,一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效应,4%的教育投入水平事实上成为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必须达到的一种分配规律。21世纪中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开局良好,第一年就达到3.14%,突破3%的大关。2002年达到3.32%。大家都在预测,2007年4%就会实现了。但是,2003年却降为3.28%,2004年下降到2.79%。之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是升升降降。但是最终,4%的目标投入在2012年实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是丹麦在1975~2005年公共教育投入支出: 7.3840 6.3668 6.6076 ------ 7.5952 8.2626 8.1145 8.2902 8.4364 8.4376 8.3310 8.4305 8.2832 (单位:%), 这些年的平均教育投入为 7.8783%,由此看出,这个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早已将世界上许多国家甩在了身后,当然这种结果离不开丹麦的经济发展。丹麦在1975~2005年人均GDP如下:0.7825 1.3607 1.1968 2.6428 3.4809 3.2759 3.2702 2.9993 2.9967 3.2354 3.9468 4.5310 4.7576 一个国家人均 GDP 越高,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就越高。这说明,一个国家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经济越发达,国民生产总值越高,一个国家能用于教育的投入也就越多,就能更好的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另一方面,教育越发达,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就会越强,进而又能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快速向前发展。这种良性循环可以不断加强一国的综合国力。 另外,在丹麦,公立大学是由科技创新部而不是 \o 教育 \t /10/0519/08/_blank 教育部管理,这也从政府理念上反映了政府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加重视大学研究和社会创新活动的表现,更加重视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选择理由: 丹麦国家不大,但创新能力一直很强,应该说丹麦一直是比较清醒的,他们就立足于一个资源和条件都有限的小国,不求事事领先、全面出击,而是根据自己的力量和条件突出重点,追求干一事成一事,力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有限的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丹麦近年来在科技发展战略上,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公共大学及科研机构的设置,科技投入也是逐年增加。这样的国家,其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是顺应而生。非常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哥本哈根大学 哥本哈根大学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是丹麦规模最大、最有名望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北欧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本世纪初,在校学生规模已经超过37,000人,并建立了一支拥有7000名科学、技术和行政人员组成的庞大而雄厚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哥本哈根大学是斯堪地那维亚地区经济和科技人才的摇篮,培训了许多著名的神职人员、医生、律师和教师等专业人才。目前在世界大学中的排名为第五十八位。 哥本哈根大学位于北欧和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哥本哈根大学的校园散落在市区里和城市周边,最古老的部分则位于哥本哈根古城区。 建校以来500多年的历史,从中世纪的学术先师同教廷、国王的抗辩,到本世纪上半叶两位科学巨匠玻尔与爱因斯坦之间的学术争论,构成一部不断探索真理、追求极至、繁荣文化、开拓文明的教育创业史。弥漫在这里浓郁而清新的学术自由空气,使这所古老学府历久常新。 语言学研究独步天下 物理学大师声名远播 哥本哈根大学的语言学研究独步世界,哥本哈根也由此获得国际语言中心的美誉。早在“霍尔堡时期”,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就开始了北欧文化的抢救与整理工作,其中最为杰出的成就是保存了堪称“冰岛国宝”的古冰岛古籍。有些手抄古籍用整张牛犊皮制成,开本很大,一张小牛皮最多只能制作两个篇页。古籍上字体刚劲有力,每段首句的大写字母都饰以彩绘,
哥本哈根大学 丹麦,是北欧的一个国家,并与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组成丹麦联合王国。丹麦是经济高度发达,被联合国认定为发达国家。丹麦是典型的福利国家,贫富差距极小,国民享有极高的生活水平,是欧洲联盟成员国,也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创始会员国之一。 丹麦是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是欧洲八大经济国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四。农牧渔业及食品加工业发达,有欧洲乳酪市场之称。在许多工业领域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近年来,政府坚持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采取积极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及汇率。 丹麦国土面积仅4.21万平方公里,在世界排名133位,是典型的小国。但在2013年,这个国家的GDP却能达到3309.75亿美元,世界排名33位,人均GDP达到5919美元排名第6位。由此数据可以看出丹麦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小国。 这个富裕的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是相当大的。查文献知,一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效应,4%的教育投入水平事实上成为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必须达到的一种分配规律。21世纪中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开局良好,第一年就达到3.14%,突破3%的大关。2002年达到3.32%。大家都在预测,2007年4%就会实现了。但是,2003年却降为3.28%,2004年下降到2.79%。之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是升升降降。但是最终,4%的目标投入在2012年实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是丹麦在1975~2005年公共教育投入支出: 7.3840 6.3668 6.6076 ------ 7.5952 8.2626 8.1145 8.2902 8.4364 8.4376 8.3310 8.4305 8.2832 (单位:%), 这些年的平均教育投入为 7.8783%,由此看出,这个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早已将世界上许多国家甩在了身后,当然这种结果离不开丹麦的经济发展。丹麦在1975~2005年人均GDP如下:0.7825 1.3607 1.1968 2.6428 3.4809 3.2759 3.2702 2.9993 2.9967 3.2354 3.9468 4.5310 4.7576 一个国家人均 GDP 越高,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就越高。这说明,一个国家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经济越发达,国民生产总值越高,一个国家能用于教育的投入也就越多,就能更好的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另一方面,教育越发达,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就会越强,进而又能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快速向前发展。这种良性循环可以不断加强一国的综合国力。 另外,在丹麦,公立大学是由科技创新部而不是 \o 教育 \t /10/0519/08/_blank 教育部管理,这也从政府理念上反映了政府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加重视大学研究和社会创新活动的表现,更加重视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选择理由: 丹麦国家不大,但创新能力一直很强,应该说丹麦一直是比较清醒的,他们就立足于一个资源和条件都有限的小国,不求事事领先、全面出击,而是根据自己的力量和条件突出重点,追求干一事成一事,力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有限的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丹麦近年来在科技发展战略上,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公共大学及科研机构的设置,科技投入也是逐年增加。这样的国家,其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是顺应而生。非常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哥本哈根大学 哥本哈根大学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是丹麦规模最大、最有名望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北欧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本世纪初,在校学生规模已经超过37,000人,并建立了一支拥有7000名科学、技术和行政人员组成的庞大而雄厚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哥本哈根大学是斯堪地那维亚地区经济和科技人才的摇篮,培训了许多著名的神职人员、医生、律师和教师等专业人才。目前在世界大学中的排名为第五十八位。 哥本哈根大学位于北欧和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哥本哈根大学的校园散落在市区里和城市周边,最古老的部分则位于哥本哈根古城区。 建校以来500多年的历史,从中世纪的学术先师同教廷、国王的抗辩,到本世纪上半叶两位科学巨匠玻尔与爱因斯坦之间的学术争论,构成一部不断探索真理、追求极至、繁荣文化、开拓文明的教育创业史。弥漫在这里浓郁而清新的学术自由空气,使这所古老学府历久常新。 语言学研究独步天下 物理学大师声名远播 哥本哈根大学的语言学研究独步世界,哥本哈根也由此获得国际语言中心的美誉。早在“霍尔堡时期”,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就开始了北欧文化的抢救与整理工作,其中最为杰出的成就是保存了堪称“冰岛国宝”的古冰岛古籍。有些手抄古籍用整张牛犊皮制成,开本很大,一张小牛皮最多只能制作两个篇页。古籍上字体刚劲有力,每段首句的大写字母都饰以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