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都德《最后一课》.pptx
文件大小:292.12 K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19-05-11
总字数:约2.69千字
文档摘要
作者背景人物形象字词检查环境描写情节复述问题探讨主旨中心文章结构感同身受法国小说家 作者简介 都德(1867—1942),法国作家,龚古尔学院院士。他写了《我所认识的巴黎》(1930)和《回忆录》多卷。他为小说家普鲁斯特争得龚古尔文学奖;发现了小说家和散文家贝尔纳诺斯和塞利纳的才华;写过一部著名的文学评论《愚蠢的十九世纪》(1922),猛烈攻击19世纪法国文学和思想潮流,但对雨果、巴尔扎克和波德莱尔却极为推崇。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成为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背景简介返回目录《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时期,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最后一课gěngzhuànwǔduóchéngqídǎochàwǎnxuānzhòusùgēboàohǎo sǒuyàoshi哽住赚钱捂住踱步惩罚祈祷宛转诧异喧闹胳膊皱边肃静懊悔钥匙郝叟最后一课返回目录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情节复述听同学复述课文:大家找出小说线索,依此理情各部分情节并注意1、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2、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变化;3、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共同特点。最后一课情节复述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最后一课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最后一课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玫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发些镇上的人。最后一课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最后一课返回目录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最后一课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故事情节(线索)关于小说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小说的三要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最后一课返回目录文章结构小说以小弗郎士 的见闻感受和心理活动为线索: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第一层:上学之前(1—6)第二层:上课之前(7—10)第三层:上课经过(11—24)第四层:宣布下课(25—30)最后一课人物形象---小弗郎士 1、不爱学习,天真贪玩。表现在:上学迟到,分词不会 念,想逃学去玩。画眉唱歌,普鲁士兵操练觉得有趣。(独白式的心理描写)2、有较强的意志力。表现在:通过对景物的感受,虽然他感到天晴日暖,听到林边鸟语,看到普鲁士军队在操练,而他也认为“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然而他没有为之所动,而是“急忙向学校跑去”,有一定的意志力,最终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最后一课人物形象---小弗郎士(主人公) 3、对敌人的恨。表现在:走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又出什么事了”,(败仗了,征发了,司令部的各种命令了)“一切坏消息”都说明了这个看来稚气的孩子的内心是爱憎分明的,统治者的罪恶行径他是牢记在心的。4、有较强的自尊心。表现在:听了铁匠的话,想到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小弗朗上的这些性格特征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心理描写最后一课人物形象---韩麦尔先生 返回目录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 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外貌描写热爱法语、热爱母语教育工作、热爱学生、热爱法兰西的爱国志士。 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 ;最后,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了“法兰西万岁”时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最后一课环境描写返回目录自然环境:“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社会环境:“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等交待背景。反映小弗郎士的幼稚、纯真。渲染一种悲剧气氛。最后一课明确: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1、他原来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2、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有巨大教育作用。3、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的震憾。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问题探讨1、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原因最后一课问题探讨2、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仍,变故迭起,人心惶惶,一切的坏消息都是在这块布告牌上发布的。这块布告牌简直成了一张法国社会状况的记录表!因此,小弗郎士一见到有许多人围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识到“又出了什么事”了。 最后一课偏安安静静的,静悄悄、渲染了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一阵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