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心理学第一章绪论(黄色版).pptx
文件大小:78.45 K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18-11-01
总字数:约2.5千字
文档摘要
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第三节 意识及特征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 莱比锡大学 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紧密相关。它既是体育运动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又是青年人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修养课。 一、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不同于一般物质,它是精神的、观念的。 动物和人都有心理现象,但是意识现象是人特有的。 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过程、个性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含义:人对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和关系反映的具体形式。(发生、发展、结束、精神活动) 心理过程分类: 1、认知(认识)过程:人类认知、识别事物,获得信息的一类形式,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想象、思维、记忆等。 2、感情过程:反映人类态度与内心体验的一类形式。 3、意志过程:人在活动中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殊反映形式,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 认知、感情、意志过程,三者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系。 心理过程的普遍意识现象:注意(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对人心理活动的方向、范围、深度的描述,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 (二)个性 个性含义:个人典型的精神风貌,较为稳定的。 个性分类: 1、个性倾向性:人行动积极性的力量源泉,发动、调节、控制心理活动,精神上左右人的追求、向往,支配激励人的活动行为。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最活跃)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中稳定的类别。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3、自我意识调节系统:对自身的觉知和体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意识最高层) (三)心理过程与个性的关系 1、心理过程是基础。 2、个性在各种心理过程的反复演历中,逐渐积淀、稳定、形成的。 二、心理学的任务及作用 心理学的任务: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学的作用:证明心理学的理论价值意义; 提高人的实践活动效率;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心理卫生、健康水平。 三、心理学门类 (一)主干门类 1、普通心理学 2、实验心理学 3、生理心理学 4、社会心理学 5、心理学史 (二)应用门类 1、教育心理学 2、发展心理学 3、医学心理学 4、劳动心理学 5、体育运动心理学 艺术、军事、司法、商业等 四、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1、客观性:外部进行观察、测量;被试的主观体验和事实区别 2、系统性:内外因相互关系,整体局部、动态静态 3、教育性: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基本心理素质,更好成长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问卷法、测验法、模拟法等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唯物主义: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精神是物质的属性 唯心主义:精神第一,物质第二,物质是精神的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永恒运动的,是世界的本源。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器官,心理是脑的高级机能活动。 (一)没有脑便没有心理活动 (二)心理活动与脑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心理活动与大脑内理化活动密切相关 (四)某些心理活动与大脑一定区域有对应关系 二、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事物对脑的刺激,而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结果。 (一)心理是脑的高级反映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三)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不能脱离社会实践 (四)人的心理现象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三、脑的反射活动是心理的生理机制 人是生物有机体,骨骼肌肉、呼吸、消化、血液、循环、泌尿、生殖、感觉、内分泌、神经10个系统。 神经系统与心理活动最为密切,脑是其中最重要的器官。 (一)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分类: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 (二)大脑的结构及功能 人脑分为大脑、脑干(间脑、中脑、脑桥、正脑)、小脑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心理活动最主要的器官。 大脑产生心理——高级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三)人与动物条件反射的实质区别 1、刺激物不同:动物的只能是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事物,人类的除了具体事物外,还有语言。 2、起决定作用的意义不同:动物的是刺激物的生物学意义,人类的是刺激物的社会意义。 3、依据环境不同:动物的只能顺应环境,人不仅可以顺应环境,还能主动认识事物,自觉改造世界。 第三节 意识及特征 一、意识概述 人有自觉的心理活动。(反映客观事物,认识客观事物存在,还能认识自身存在,以及自己和客观事物间的联系) 人的心理与动物的
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第三节 意识及特征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 莱比锡大学 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紧密相关。它既是体育运动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又是青年人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修养课。 一、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不同于一般物质,它是精神的、观念的。 动物和人都有心理现象,但是意识现象是人特有的。 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过程、个性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含义:人对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和关系反映的具体形式。(发生、发展、结束、精神活动) 心理过程分类: 1、认知(认识)过程:人类认知、识别事物,获得信息的一类形式,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想象、思维、记忆等。 2、感情过程:反映人类态度与内心体验的一类形式。 3、意志过程:人在活动中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殊反映形式,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 认知、感情、意志过程,三者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系。 心理过程的普遍意识现象:注意(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对人心理活动的方向、范围、深度的描述,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 (二)个性 个性含义:个人典型的精神风貌,较为稳定的。 个性分类: 1、个性倾向性:人行动积极性的力量源泉,发动、调节、控制心理活动,精神上左右人的追求、向往,支配激励人的活动行为。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最活跃)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中稳定的类别。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3、自我意识调节系统:对自身的觉知和体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意识最高层) (三)心理过程与个性的关系 1、心理过程是基础。 2、个性在各种心理过程的反复演历中,逐渐积淀、稳定、形成的。 二、心理学的任务及作用 心理学的任务: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学的作用:证明心理学的理论价值意义; 提高人的实践活动效率;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心理卫生、健康水平。 三、心理学门类 (一)主干门类 1、普通心理学 2、实验心理学 3、生理心理学 4、社会心理学 5、心理学史 (二)应用门类 1、教育心理学 2、发展心理学 3、医学心理学 4、劳动心理学 5、体育运动心理学 艺术、军事、司法、商业等 四、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1、客观性:外部进行观察、测量;被试的主观体验和事实区别 2、系统性:内外因相互关系,整体局部、动态静态 3、教育性: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基本心理素质,更好成长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问卷法、测验法、模拟法等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唯物主义: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精神是物质的属性 唯心主义:精神第一,物质第二,物质是精神的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永恒运动的,是世界的本源。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器官,心理是脑的高级机能活动。 (一)没有脑便没有心理活动 (二)心理活动与脑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心理活动与大脑内理化活动密切相关 (四)某些心理活动与大脑一定区域有对应关系 二、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事物对脑的刺激,而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结果。 (一)心理是脑的高级反映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三)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不能脱离社会实践 (四)人的心理现象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三、脑的反射活动是心理的生理机制 人是生物有机体,骨骼肌肉、呼吸、消化、血液、循环、泌尿、生殖、感觉、内分泌、神经10个系统。 神经系统与心理活动最为密切,脑是其中最重要的器官。 (一)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分类: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 (二)大脑的结构及功能 人脑分为大脑、脑干(间脑、中脑、脑桥、正脑)、小脑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心理活动最主要的器官。 大脑产生心理——高级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三)人与动物条件反射的实质区别 1、刺激物不同:动物的只能是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事物,人类的除了具体事物外,还有语言。 2、起决定作用的意义不同:动物的是刺激物的生物学意义,人类的是刺激物的社会意义。 3、依据环境不同:动物的只能顺应环境,人不仅可以顺应环境,还能主动认识事物,自觉改造世界。 第三节 意识及特征 一、意识概述 人有自觉的心理活动。(反映客观事物,认识客观事物存在,还能认识自身存在,以及自己和客观事物间的联系) 人的心理与动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