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
;讲授目的和规定;主要内容;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分泌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及胰周围组织自我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
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病变轻重不等,分水肿(间质)型和坏死型。
解剖: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位于胃的后方,在第1-2腰椎的前方横贴于腹后壁,其位置较深。
功能:外分泌:产生胰液,750-1500ml/天。内分泌:B细胞分泌胰岛素,A细胞分泌胰高糖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病因和发病机制;胰腺保护机制;发病基础:胰腺分泌过度旺盛
胰液排泄障碍
胰腺血循环紊乱
生理性胰蛋白酶克制物质↓
机制:胰腺消化酶激活
胰腺自身消化;致病因子
↓
胰??腺泡细胞损伤
↓
激活或释放胰蛋白酶原←胆汁
↓←肠激酶
胰蛋白酶(起始酶)
↙↓↘
激肽释放酶原弹性蛋白酶原磷酯酶AB←胆酸(间质型)
↓↓↓↓
缓激肽,激肽弹性蛋白酶卵磷脂脂肪酶
舒血管素↓
↓溶血卵磷脂,溶血脑磷脂↓(坏死型)
↓↓↓↓
血管舒张血管损伤凝固性坏死脂肪坏死
休克出血溶血;病理;临床体现;体
征;腹膜炎三联征
麻痹性肠梗阻
腹水征(血性,淀粉酶升高)
皮下出血:腰部、季肋部和腹部皮肤出项大片青紫色瘀斑(Grey-Turner征);脐周围皮肤青紫(Cullen征)
腹部触及包块:脓肿或假囊肿
黄疸:初期—阻塞
中晚期—肝衰竭
手足搐搦:(低钙血症);并
发
症;试验室和其他检查;血清脂肪酶测定:24~72h↑,1.5U,持续7~10天
生化检查:
血糖↑,10mmol/L反应胰腺坏死
TBIL、AST、LDH↑
ALB示预后不良
低钙血症:2mmol/L,坏死型
高甘油三酯血症
低氧血症;影像学检查
腹部平片:排除空腔脏器穿孔,发现肠麻痹或麻痹性肠梗阻征
胸片:炎症、积血、肺水肿
CT、增强CT
意义:对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估病情程度有价值
CT-胰腺实质密度增高或减少,体积增大,胰周浸润
增强CT-清晰显示胰腺坏死区域、范围
初期识别及预后判断有实用价值;急性坏死性胰腺
炎。CT增强扫描
见胰腺区密度不
均匀,并见高密
度的出血灶和低
密度的坏死区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T平扫示胰腺弥漫型增大,边缘模糊;A级:正常胰腺
B级:胰腺肿大
C级:胰腺周围炎症累及周围脂肪组织
D级:胰腺肿大伴渗液至肾周围前间隙
E级:渗液超过两个间隙,如肾周围前间隙及小网膜囊
A、B、C三级病死率低,D、E级病死率达30%~50%
增强动态CT扫描提醒D、E级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