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
ICP
是一种重要的妊娠期并发症,主要导致围产儿死亡率增加。其发病有明显
一
的地域和种族差异,迄今国际上尚无有关ICP的统诊治意见。2011年,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了第1版"妊
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该指南的发表对我国ICP诊治的规范起
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在ICP诊治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为此,
对其进行了重新修订。ICP曾有过许多命名,也引起了诊断和治疗的混乱,
自第1版ICP诊疗指南发表后,国内教科书和文献已基本一致采用了第
1版ICP诊疗指南中的命名。
一、高危因素具有ICP高危因素的人群其发病率明显升高,加强识别ICP
高危因素对提高该病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包括:1.有慢性肝胆基础疾
病,如丙型肝炎、非乙醇性肝硬变、胆结石或胆袭炎、非乙醇性胰腺炎,
有口服避孕药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史者[1];2.有ICP家族史者;
3.前次妊娠有ICP病史,再次妊娠其ICP复发率在40%~70%[2]。
4.双胎妊娠孕妇ICP发病率较单胎妊娠显著升高,而ICP发病与多胎
妊娠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并积累资料[3];5.人工授精妊娠的孕妇,
ICP发病危险度相对增加[4]。
二、临床表现
(一)皮肤瓶痒为主要的首发症状,初起为手掌、脚掌或跻周报痒,可逐
渐加剧而延及四肢、躯干、颜面部;痛痒程度各有不同,夜间加重,严重
者甚至引起失眠。70%以上发生在妊娠晚期,平均发病孕周为30周,
也有少数在孕中期出现报痒的病例。报痒大多在分挽后24~48h缓解,
少数在48h以上。(二)黄疽出现叛痒后2~4周内部分患者可出现黄
疽,黄疽发生率较低,多数仅出现轻度黄疽,千分挽后1~2周内消退。
(三)皮肤抓痕ICP不存在原发皮损,但因报痒抓挠皮肤可出现条状抓
痕,皮肤组织活检无异常发现[5]。尽管ICP不存在原发皮损,但由千
该病的特殊性和对胎儿造成的风险,有学者提出将ICP的皮肤表现归属千
妊娠期皮肤病的一种[5],但未得到公认。(四)其他表现少数孕妇可有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轻微脂肪痢等非特异性症状[6]
极少数孕妇出现体质量下降及维生素K相关凝血因子缺乏,而后者可能
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三、辅助检查(一)血清胆汁酸水平改变是ICP最主要的实验室证据目
前,血清胆汁酸水平的测定主要包括总胆汁酸和甘胆酸。既往将总胆汁酸
和甘胆酸列为同等重要,结合近年文献,特别是英国皇家妇产科协会
(ROG)2011版的指南,考虑甘胆酸在ICP诊断与程度分类中的稳
C
定性差,故在ICP诊断及监测中以总胆汁酸水平作为检测指标更合理。
现对胆汁酸系列的临床价值比较一致的评价是:@ICP孕妇胆汁酸水平
较健康孕妇显著上升。@总胆汁酸水平升高,伴或不伴肝酶水平升高就足
以支持ICP的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判别[7,8]。(二)肝酶系列丙氨酸转
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a谷胱甘肤转移酪在ICP表现为轻度升高,
有报道健康孕妇肝酶、y谷氨酰转移酶(GGT)和胆红素水平的上限比非
孕妇女低2%0。血清a谷胱甘肤转移酶水平上升是反映肝细胞损伤快速
而特异的指标,有文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