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专家共识.pdf
文件大小:547.44 KB
总页数:31 页
更新时间:2025-03-12
总字数:约3.8万字
文档摘要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专家共识

【摘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一组与高血压相关的妊娠期疾病,其不

仅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还可能增加产后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针对HDP

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应采取综合管理策略,包括孕前筛查、生活方式干预、妊娠

期监测、适当药物治疗以及产后随访管理。然而,目前的心血管风险管理中存在

诸多不足,如跨学科协作不充分、临床指南实施同质性欠佳以及产后长期风险评

估和系统管理的缺失等,从而限制了HDP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长期健康预后。

该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

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相关指南,围绕备孕期、妊

娠期及产后代谢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综合管理,归纳整合并形成10条推荐意见。

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综合管理改善妊娠结局并降低产后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

生风险,为临床医师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管理;代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disordersinpregnancy,HDP)是一组

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妊娠合并慢性

高血压以及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图1)[1]。欧美国家HDP患病率为6%

~10%,我国患病率为5.22%~5.57%[1]。HDP不仅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小于胎

龄儿、早产、胎死宫内、孕产妇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有关[2],而且

与产后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代谢性心血管疾病(cardio

vasculardisease,CVD)风险增加密切相关[3-4]。因此,从孕前筛查和风

险评估,到妊娠期及产后管理的全程干预,是改善HDP患者妊娠结局并降低其产

后远期代谢性CVD风险的重要措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

病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参考国内外HDP研究进展和相关指南共

识,组织国内心血管内科和产科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多次论证,并结合我国国情

制定了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关HDP患者在备孕期、妊娠期和产后阶段

的代谢性CVD风险综合管理的指导(表1)。有关近期国内HDP和妊娠期糖尿病

相关指南中已涉及的临床问题[1,5-6],本共识不再重复列为推荐内容。

一、共识形成方法

1.关键临床问题形成:共识编写工作组组织国内心血管内科和产科领域的相

关专家,围绕HDP患者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主要涉

及备孕期、妊娠期、产后早期、产后中期及产后远期5个阶段。

2.系统文献检索与质量评估:共识编写工作组按照PICO(population,int

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原则对纳入的临床问题进行检索,检索Pu

bMed、WebofScience、EMBASE、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纳

入指南、共识、规范、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报

告、综述等类型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2.0版)对纳入的随

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进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纽

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的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

系统评价评估工具对纳入的荟萃分析进行偏倚风险评价。

二、正常妊娠女性和HDP患者心血管功能与结构改变

为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妊娠过程中受到子宫-胎盘动脉阻力的影响,母体

会发生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血容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全身血管阻力及动

脉血压的改变等[7-8]。上述改变是全身阻力血管管腔扩张、管壁重塑、血管

收缩与舒张反应性变化等结构和功能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胎盘娩出后,由于子

宫-胎盘循环血流进入母体循环,产妇心输出量可增加60%~80%[9];产后10

min左右,心输出量快速降低,并在1~2h内达到正常水平,同时全身血管阻力

降低。因此,尽管分娩会导致大量体液流失,但可以通过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适应

性调整维持母体重要脏器的血供[10]。相比之下,HDP患者则表现为左心室肥

厚和向心性心室重塑[11-12],以及全身血管阻力增加等变化[13],且这些

改变可在产后持续存在[14]。因此,HDP的发生可能是患者对妊娠期显著血流

动力学和代谢改变的不适应反应,持续影响其产后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

发展。

子痫前期作为HDP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