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腹腔引流管脱管的应急预案.docx
文件大小:24.78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7
总字数:约1.51千字
文档摘要

2024腹腔引流管脱管的应急预案

1.立即呼叫医生并告知情况,同时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避免其因惊慌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良生理反应,影响病情稳定。让患者保持原有体位,避免大幅度活动,防止脱管造成的损伤进一步加重或导致更多腹腔内容物渗出。

2.仔细观察引流管脱出情况,包括脱出长度、引流管完整性、引流管口有无渗血、渗液及腹腔内容物溢出等。如引流管口有少量渗血,可使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若有大量鲜血涌出,需立即用无菌纱布用力按压,并协助医生进一步处理。若有肠液、胆汁等腹腔内容物溢出,应及时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干净,避免腹腔感染。收集脱出的引流管,注意保持其完整性,为后续医生判断脱管原因提供依据。

3.医生到达后,协助医生评估患者整体状况,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体征,如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以判断是否存在腹腔内出血、感染或脏器损伤等情况。遵医嘱迅速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腹部超声、CT等,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4.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检查结果,医生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护士需积极配合实施:

若引流管脱出时间较短、腹腔情况稳定且无明显感染及脏器损伤迹象,医生可能会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尝试重新置管。护士应迅速准备好重新置管所需的物品,如无菌引流管、局部麻醉药、注射器、消毒用品等,并协助医生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感染。重新置管后,妥善固定引流管,确保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

若引流管脱出时间较长、腹腔存在感染迹象或伴有脏器损伤等复杂情况,医生可能会决定进行手术探查。护士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通知手术室、协助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如备皮、交叉配血、留置导尿管等。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5.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直至生命体征稳定。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以及症状的变化情况。若患者出现发热,可能提示腹腔感染,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保持引流管通畅(重新置管后),定期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引流液颜色鲜红且量逐渐增多,可能提示腹腔内有活动性出血;若引流液浑浊、有异味,可能存在腹腔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引流袋和伤口敷料,防止感染。保持引流管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若发现伤口有感染迹象,应及时进行处理。

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6.详细记录脱管事件的经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处理措施及病情变化等信息,内容应准确、及时、完整。记录内容包括发现脱管的时间、患者的体位、引流管脱出情况、采取的急救措施、医生到达时间、各项检查结果、处理方案及执行情况等。同时,向上级领导汇报脱管事件的详细情况,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7.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讲解腹腔引流管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脱管的危害,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正确活动,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打折,防止再次脱管。告知患者及家属若发现引流管异常或出现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