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临床用血应急预案.docx
文件大小:39.2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3-17
总字数:约2.91千字
文档摘要

?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应对临床用血突发事件,确保临床用血及时、安全、合理,保障患者的救治需求,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临床用血紧张、用血不良反应、输血感染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3.工作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原则,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和患者生命健康。

二、组织与职责

1.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以医院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输血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临床用血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面指挥、协调临床用血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应急工作方案,决策重大事项。

2.各部门职责

-医务科:负责协调各科室之间的用血需求,指导临床合理用血,参与用血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输血科:负责血液的储备、发放、检测和输血技术指导,承担用血突发事件的紧急检测任务,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血液库存情况和用血相关信息。

-护理部:负责组织护理人员实施输血护理操作,观察患者输血反应,及时报告并配合处理。

-检验科:负责对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进行相关检测,协助查找原因。

-药剂科:负责提供抗过敏、抗休克等急救药品,保障药品供应。

三、应急准备

1.血液储备

-输血科根据医院床位规模、手术量等因素,合理确定血液储备品种和数量,确保常规用血需求。

-定期与血站沟通,及时了解血液供应情况,提前做好血液预订和调配工作。

2.应急物资准备

-配备充足的输血相关设备,如输血器、储血冰箱、离心机等,并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储备抗过敏、抗休克、扩容等急救药品和器材,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血浆代用品等。

3.人员培训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输血适应证、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理等。

-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用血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

四、监测与预警

1.用血监测

-输血科每日统计血液库存情况,实时掌握各类血液的储备量和使用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医务科定期分析临床用血数据,评估用血趋势,预测用血需求高峰,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2.预警机制

-建立用血预警指标体系,当血液库存低于预警值时,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

-预警级别分为黄色预警(血液库存低于正常储备量的30%)、橙色预警(血液库存低于正常储备量的20%)、红色预警(血液库存低于正常储备量的10%)。

-输血科在发出预警后,应详细说明预警原因、可能影响的范围及建议采取的措施。

五、应急响应

1.黄色预警响应

-应急指挥中心启动黄色预警,召开协调会议,分析用血紧张原因,制定应对措施。

-输血科加强与血站沟通,争取紧急调配血液;医务科协调各科室合理安排手术和用血,优先保障急诊、重症患者用血。

-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加强对输血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2.橙色预警响应

-应急指挥中心升级为橙色预警,全面部署应急工作。

-医院内部发布用血紧急通知,限制非紧急用血,优先保障抢救和急诊用血。

-输血科启动应急用血程序,增加血液检测频次,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医务科组织专家对用血方案进行评估,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用血。

3.红色预警响应

-应急指挥中心发布红色预警,实施全院用血紧急管控。

-停止择期手术,优先保障急诊、重症和恶性肿瘤等患者的抢救用血。

-向社会求助,通过媒体发布用血紧急信息,呼吁无偿献血者积极献血。

-启动院内互助献血机制,组织本院职工及家属无偿献血。

-输血科全力保障血液供应,调配一切可用资源,确保临床用血需求。

六、用血不良反应处理

1.不良反应报告

-医护人员在输血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保持静脉通路畅通,并及时报告医生和输血科。

-输血科接到报告后,应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症状、生命体征等信息。

2.应急处理措施

-医生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如抗过敏、抗休克等治疗。

-检验科对患者血液进行相关检测,查找不良反应原因,如血型不合、感染等。

-输血科配合医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