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3.040.01
CCSZ10
团 体 标 准
T/ACEF155—2024
恶臭/异味现场嗅辨技术指南
Technicalguidelineforfieldolfactoryinspectionofodor
2024-09-10发布 2024-09-10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
T/ACEF
T/ACEF155—2024
I
I
目 次
前言 Ⅲ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气味评价小组 2
前期准备 3
网格法 3
嗅探法 6
结果应用 7
质量控制 8
测量报告 9
附录A(资料性)现场嗅辨记录表 10
附录B(规范性)现场气味评价员培训 12
附录C(资料性)气味描述词 14
附录D(资料性)网格法示例 16
参考文献 19
T/ACEF
T/ACEF155—2024
Ⅲ
Ⅲ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编单位: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华环保联合会VOCs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生态环境部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文件参编单位:江苏新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艾感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华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溯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环汇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伟芳、杨伟华、吴克食、许夏、王亘、张钢锋、张峰、车祥、李佳音、韩萌、呼佳宁、庄志鹏、吴天添、杨苏川、朱剑秋、任翔宇、周清峰、万竹桉、曾文豪、吴庭安、吴勇华、范智勇、王琛、沈志成、罗春辉。
T/ACEF
T/ACEF155—2024
T/ACEF
T/ACEF155—2024
PAGE
PAGE1
PAGE
PAGE10
恶臭/异味现场嗅辨技术指南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恶臭/异味现场嗅辨技术的气味评价小组、前期准备、网格法和嗅探法的实施过程以及结果应用、质量控制和测量报告等。
本文件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恶臭/异味的现场评估。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1262 环境空气和废气臭气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恶臭/异味odor
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感觉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味。
[来源:HJ905—2017,3.1,有修改]
现场嗅辨fieldolfactoryinspection
气味评价员通过嗅觉对评估区域环境空气中恶臭/异味的强度、频率、愉悦度等指标现场测量和评判的行为。
评估区域assessmentarea
按评估目的以及气味源数量和类型确定的受恶臭/异味影响的特定区域。
网格法gridmethod
将评估区域划分为网状方格布设点位,通过系统现场嗅辨测量,获得区域有代表性的恶臭/异味暴露特征的方法。
嗅探法sniffingmethod
为快速获得评估区域或排放源周边的恶臭/异味暴露特征,气味评价员以现场巡逻的方式开展的现场嗅辨方法。
识别阈值recognitionthreshold
人的嗅觉能够辨别出气味及其特性的最小气体浓度。
气味强度odorintensity
人的嗅觉对气味的心理感受程度,表示气味的强弱程度。
气味愉悦度odorhedonictone
气味让人感到愉悦或不适的程度,在“非常愉悦”到“非常不愉悦”范围内确定。
气味频率odorfrequency
气味事件发生频率的简称,网格法中表征环境异味暴露水平的重要指标。
气味评价小组odorassessmentpanel
执行现场嗅辨任务的小组,包括组织者和气味评价员。
气味评价小组
基本条件
小组成员应满足下列条件:
年龄为18岁~45岁,嗅觉器官无疾病;
嗅觉能力通过嗅辨测试,测试方法按HJ1262执行;
应客观公正开展工作。
组织者职责
组织者应具有丰富现场嗅辨经验和较强组织能力,具体职责如下:
负责现场嗅辨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现场嗅辨方案,落实人员分工;
负责气味评价小组的组建、培训、指导和监督;
执行任务前,检查小组成员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将不符合要求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