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潜血干化学分析仪与镜检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尿液潜血干化学分析仪与镜检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分析。方法收集
我院596例患者新鲜尿液标本采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两种方法,对相同标本进
行检测。结果尿液分析仪测定结果与镜检结果不完全相符,假阳性,假阴性均
存在。结论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是尿液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临床上
应将尿液分析仪潜血与显微镜检查红细胞联合进行。
标签: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镜检
干化学试带法是依据试带上各模块化学反应后的颜色变化,间接判断细胞有
无及大致数量;显微镜法则是直接观察并计数细胞等有形成分。由于两者检验原
理不同,标本在存放过程中的某些成分发生改变等。本文对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
与显微镜镜检查红细胞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引起误差进行了原因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596例门诊患者新鲜尿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尿
液标本仪器检测完毕同时进行显微镜尿沉渣镜检。
1.2试剂和仪器双目生物显微镜,仪器:优利特-330型尿液分析仪,试剂:
采用优利特-330型尿液分析仪配套试剂(优利特尿10项试纸条)。质控品:多项
目尿液化学分析控制品
1.3检测方法①检测原理: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的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具有
过氧化物酶样活性,以催化H2O2作为电子受体使色原氧化呈色,其颜色深浅与
血红蛋白含量成正比。尿液镜检主要利用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直接将细胞等有形
成分呈现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能够真实反映底物的情况;②方法每份标本分装
于2支试管(各5ml),1支试管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潜血。于混匀的10ml新鲜尿
液中浸入尿试条1s后取出,上仪器进行测定,自动打印结果。结果报告分为:
(-、+/-、+、++、+++、++++)。使用优利特-330尿液分析仪及其配套的尿分析
试纸条。另1支试管以15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将0.2ml尿沉渣混匀
后,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覆盖镜检[1];高倍镜连续计数10个视野中红细胞
数,以RBC≤0~5个HP为阴性,RBC5个HP为阳性[2]。结果判断:将尿液分
析仪潜血反应阳性,镜检红细胞阴性判为假阳性,尿液分析潜血反应阴性,镜检
红细胞阳性判为假阴性。
2结果
对我院596例患者的尿液用分析仪潜血反应检测和镜检红细胞两种方法同
时检查。结果见表1、表2。
从表1、表2可以看出,用仪器法和镜检法同时检查我院596例患者标本,
88例潜血阳性标本经镜检红细胞76例阳性,12例阴性;504例潜血阴性标本经
镜检红细胞22例阳性,482例阴性。结果显示假阳性率为13.6%,假阴性率为
4.3%。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具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3讨论
3.1从表1可以看出,尿液潜血干化学分析与镜检结果有13.6%的假阳性率。
这是因为干化学试带法是依据试带上各模块化学反应后的颜色变化,是一种非特
异方法,不仅对完整的红细胞起反应,而且对游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也起反应。
而显微镜镜检是直接观察细胞有形成分,只能检测完整的红细胞,无法检测已经
破坏的红细胞。因此,建议尿标本存放时间不得超过4h[3]。机体损伤时,尿液
中有肌红蛋白,尿潜血试验阳性,但镜检无红细胞。某些患者尿液中含有对热不
稳定酶、尿液被氧化剂污染或尿路感染时,某些细菌产生过氧化物酶等这些因素
都可引起假阳性。红细胞在肾脏或泌尿道被破坏,尿比重过低,尿PH偏高均易
造成红细胞破坏而不出现潜血假阳性[4]。
3.2从表2可以看出尿潜血干化学分析与镜检有4.3%的假阴性率。说明尿潜
血阴性不一定镜检没有红细胞。维生素C尿液中大量存在时,能竞争性夺取反
应产生的氧,引起假阴性反应[5]。食物或药物的影响使尿液呈碱性,都可使潜
血反应假阴性。尿中含有甲醛或尿试带失效时可使反应假阴性,大量亚硝酸盐则
可延迟反应。高比重,高蛋白尿液降低了试剂块潜血反应的灵敏度;尿中黏液成
分增多,使RBC被包裹,试剂接触不到Hb,潜血呈假阴性[6]。有文献报道,
操作过程中试纸条与尿液接触不充分,也是仪器检测结果不准的重要原因之一
[7]。
3.3操作对结果的影响当离心速度过快时,可使红细胞破坏;但速度过慢,
尿液中的红细胞沉降较少,沉渣中可能找不到红细胞,以致把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漏检。因而在对检验结果有怀疑时,可用潜血反应证实。
4结论
综上所述,尿潜血干化学分析仅是一个过筛试验,因受各种因素影响,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