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类抗生素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季树仙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301700)
摘要:头孢类抗生素是一种重要的抗菌药,其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并
且它还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等优点。到目前为
止,全世界已经拥有头孢类抗生素70多个品种,在临床上已被广泛的应用。从上世纪中期
开始,头孢类抗生素的研究一直是抗生素药物研发的一大热点,其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
四代,目前人们对于第五代头孢类抗生素已在快速的的研究与开发当中。本文通过收集相关
文献,就头孢类抗生素第一代至第五代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新进展等方
面展开了简单的综述。从而发现,头孢类抗生素的研究与开发一直以来都具有着非常广阔的
发展前景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头孢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1]
头孢类抗生素,是一种分子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头孢类抗生素能够破坏细菌
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
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
本文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就头孢类抗生素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展开综述。
1.简介
1948年,意大利科学家Bronyzn首次发现头孢菌素;1956年,牛津大学教授Abraham
等成功提炼出头孢菌素C,并于1961年确定其结构;1962年,美国礼来公司成功采用化学
[2]
裂解头孢菌素C制造出头孢菌素母核7-ACA。到目前为止,头孢类抗生素已经拥有品种70
多个,其中常用的达40多种。
2.发展历程
根据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开发年代等,可以将头孢类抗生素分为五代。
[3]
(1)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开发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多为半广谱类抗生
素,包括头孢乙腈、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噻吩以及头孢唑林等药物,临床上主要应用
于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革兰阳性菌所致的感染治疗。
[4]
(2)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开发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多数为广谱类抗生素,
包括头孢呋辛、头孢丙烯、氯碳头孢、头孢尼西以及头孢替坦等药物,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革
兰阴性菌、大肠杆菌、柠檬酸杆菌、肠杆菌以及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等所致的感染治疗。
[5]
(3)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开发于20世纪70年代中—80年代初,绝大多数为广
谱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以及头孢曲松等药物,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病原菌不明
所致的严重感染治疗。
[6]
(4)第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开发于80年代中—90年代初,为广谱类抗生素,包括
头孢噻利、头孢唑兰、头孢匹罗以及头孢吡肟等药物,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治疗严重威胁生命
的G-菌感染。
[7,8]
(5)第五代头孢类抗生素,开发于近几年,为新一代广谱类抗生素,包括头孢托
罗酯与头孢洛林酯,临床上主要应用于MRSA、CABP等所致的感染治疗。
3.国内外头孢类抗生素的研究现状
3.1国外头孢类抗生素的研究现状
一直以来,国外对于头孢类抗生素的研究与开发都非常快。到目前为止,全球已上市
的头孢类抗生素种类达70多种。其中,印度与韩国研发的头孢菌素与7-ACA,对于意大利
的拉克、荷兰的ADM以及英国的葛兰素史克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然而,近几年来头孢类抗
[9]
生素的研究与开发速度开始变慢,但研究深度仍在继续。
3.2国内头孢类抗生素的研究现状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头孢类抗生素进行研究,到70年代成功研发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