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一站式供应商
举个“粒”子系列②——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研究切入点
一、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短暂又绚烂的一生
中性粒细胞构成成人循环白细胞的大多数(50%-70%),远多于嗜酸性粒细胞(1%-3%)、嗜碱性粒细胞(1%)、
肥大细胞(1%)。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性粒细胞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一次性”效应细胞,这种看
法主要归结于其短暂的存活时间:在骨髓中分化后,中性粒细胞被释放到外周血中(每天约产生1011个中性粒细胞),
循环7到10小时,然后迁移到组织中(在组织中约存活1~3天)。存续时间维度上的遗憾没有掩盖中性粒细胞在异质
性维度上的绚烂,高度异质性是中性粒细胞在免疫过程中对宿主产生双重影响(积极/消极)的重要原因。
图1:中性粒细胞来源
△点击放大图片
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首先体现在外周血形态学层面,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血液中分离中性粒细胞将得到两层白细
胞带:密度较低的中性粒细胞(LDNs)存在于较高的条带中,较低的条带是通常纯化中性粒细胞的部分,即正常密度
中性粒细胞(NDNs)。这两个亚群在功能上有所不同,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表面标记物来区分。[1]
上海优宁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正向善向上
生命科学一站式供应商
图2:在外周血中观察到具有形态学异质性的中性粒细胞亚群[1]
△点击放大图片
依据发育阶段,中性粒细胞也可以划分为多个亚群,包括细胞-单核细胞祖细胞、成髓细胞、早幼粒细胞、成髓细
胞、超髓细胞、带和节段中性粒细胞等。此外,不同机体状态(稳态/疾病)、刺激机制、所处环境等因素都会对中性
粒细胞最终表型及其功能可塑性产生影响。[2]
图3:小鼠/人中性粒细胞分群表面标志物[2]
△点击放大图片
上海优宁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正向善向上
生命科学一站式供应商
二、中性粒细胞异质性探究——单细胞多组学方法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由宿主免疫反应失调引起的高死亡率疾病,机体的抗感染过程会产生全身性的影响,导致
多个器官(肺、肾、肝等)功能障碍。
图4:脓毒症患者体内免疫细胞
△点击放大图片
2022年3月23日,由KwokAJ,AllcockA,FerreiraRC,等来自于英国牛津大学威康人类遗传学中心、惠康
基因组校区惠康桑格研究所、牛津大学肯尼迪风湿病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发表的题为”Identificationofdeleterious
neutrophilstatesandalteredgranulopoiesisinsepsis“的研究论文,使用BDRhapsody单细胞多组学平台鉴
定了脓毒症特异性的未成熟中性粒细胞群体,并在体外证明了脓毒症中性粒细胞的免疫抑制特性。
上海优宁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正向善向上
生命科学一站式供应商
△点击放大图片
研究思路框架
·主要队列收集了6例健康人、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