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讲义.ppt
文件大小:3.98 MB
总页数:35 页
更新时间:2025-03-16
总字数:约3.68千字
文档摘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与死亡谱的改变,脑卒中已成为威胁我国民众健康的头号杀手。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高。

溶栓问题静脉溶栓动脉溶栓严格掌握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013版美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静脉溶栓作为救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重要方法严格筛选适应症及禁忌症: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小时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I类,证据水平A)3~4.5小时(I类,证据水平B)

静脉溶栓适应症(3小时内)

发病3小时内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急性脑梗死年龄18岁以上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缺血性卒中发病3小时内

静脉溶栓禁忌症(3小时内)

病史相关:近3个月有较重头颅外伤或脑梗死;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近7天内有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既往有颅内出血史;有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近期颅内或椎管内手术;活动性内出血

静脉溶栓禁忌症(3小时内)

检查相关:血压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100mmHg血糖2.7mmol/L已口服抗凝药INR1.7或PT15秒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100x109/L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限)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APTT、INR、血小板数、ECT、TT或恰当的Xa活性测定等)CT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影大于1/3MCA供血区)

静脉溶栓禁忌症(3小时内)

3小时内静脉溶栓的相对禁忌症:下列情况需谨慎考虑和权衡溶栓的风险与获益(即虽然存在一项或多项相对禁忌症,但并非绝对不能溶栓)1.轻型卒中或症状改善的卒中2.妊娠3.痫样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4.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或严重外伤5.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6.近3月有心肌梗死病史

静脉溶栓适应症(3~4.5小时内)

缺血性卒中发病3~4.5小时内发病3~4.5小时内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急性脑梗死年龄18岁以上签署知情同意书

静脉溶栓禁忌症(3~4.5小时内)

年龄>80岁严重卒中(NIHSS>25)口服抗凝剂,无论INR数值为何同时具有糖尿病史和缺血性卒中史其他同3小时内

特殊情况的静脉溶栓问题年龄:80岁以上,3小时内可以,4.5小时相对禁忌轻型或快速恢复神经功能缺损:时间窗内未恢复的较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可静脉溶栓治疗,小卒中(NIHSS小于5分)不溶栓治疗。重症(NIHSS>25分),3小时内先无禁忌,先静脉溶栓,有静脉溶栓相对禁忌或静脉溶栓失败,可考虑动脉溶栓3个月内大手术、近期心梗可考虑静脉溶栓治疗,但要平衡利弊,可选择动脉溶栓颈动脉夹层所致的脑梗死:发病4.5小时内用静脉溶栓可能是合理的

2015年,动脉溶栓的春天ISC四项血管内治疗研究大获全胜:

多模式结合的动脉溶栓被关注和一定静脉溶栓8个患者1个获益满足静脉溶栓条件患者少(<10%)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低,特别是大血管、心源性卒中

血管内介入推荐意见静脉溶栓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法(I类,证据水平A)。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都应尽可能减少时间延误(I类,证据水平B)发病6小时内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动脉溶栓(I类,证据水平B)由后循环大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虽目前有在发病24小时内使用的经验,但也应尽早进行避免时间延误(Ⅲ类,证据水平C)

血管内介入推荐意见机械取栓在严格选择患者的情况下单用或与药物溶栓合用可能对血管再通有效(Ⅱ类,证据水平B),但临床效果还需更多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对静脉溶栓禁忌的部分患者使用机械取栓可能是合理的(Ⅱ类,证据水平C)对于静脉溶栓无效的大动脉闭塞患者,进行补救性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发病8小时内)可能是合理的(Ⅱ类,证据水平B)紧急动脉支架和血管成型术的获益尚未正式,应限于临床环境下使用(Ⅲ类,证据水平C)

指南的更新适应症放宽禁忌症减少动脉溶栓被推荐血管再通率在提高

静脉溶栓中生命体征的管理吸氧与呼吸支持1.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2%或血气分析提示缺氧)应给予吸氧,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开)及辅助呼吸。2.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