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磁抽搐治疗在精神障碍中的研究进展2025.pdf
文件大小:572.94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3-15
总字数:约5.38千字
文档摘要

磁抽揣治疗在精神障碍中的研究进展2025

精神障碍是全球十大疾病负担原因之一,部分患者应用药物疗效有限,使

得新型非药物干预方法探索成为热点,其中无创性神经调控是近年发展迅

速的一类。

经典的电抽搞治疗(electroconvulsivetherapy,ECT)疗效快速,但

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尤其是顺行性和逆行性遗忘、主观记忆下降

及长期学习能力下降等认知损害。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

作为不诱发抽揣、更为安全的神经调控治疗手段,应用较广,但疗效和

ECT尚不能相当。

磁抽搞治疗(magneticseizuretherapy,MST)是在ECT和rTMS基

础上发展而来,利用比常规rTMS更高的脉冲磁场强度诱导局灶性抽揣发

作,产生神经调节等效应辅助治疗精神障碍。MST磁场无衰减地穿过头

皮和颅骨,对深部脑结构影响小,比ECT更精准安全。

2001年,临床研究中采用MST治疗1例难治性抑郁症

(treatment-resistantdepression,TRD)患者,随后在抑郁症、双相

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强迫症等患者中开展研究,目前该治疗方法仍处千临

床试验性阶段。

本文介绍MST作用机制、治疗设置以及疗效和安全性,综述临床进展。

、MST作用机制

MST治疗精神障碍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主要针对抗抑郁机制初步探

索。1脑结构形态特征变化

几项研究探究了MST前后脑结构变化,但与疗效之间关联不明确。

Ge等利用基千体素的形态学方法发现MST治疗后大脑左侧中央后回和中

央旁小叶灰质体积增加,但与抗抑郁疗效无显著关联。

另有研究发现,ECT后梢神分裂症患者的海马体积增加,但MST对海马

体积无影响,提示MST和ECT对梢神分裂症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2脑功能连接变化

多项研究表明,MST作用千特定大脑神经网络发挥抗抑郁作用,尤其是

情绪调节和认知相关区域。

Smith等提出额叶皮质抑制增强是MST抗抑郁机制之一,un等发现S

MST增加背外侧前额叶皮质脑电诱发活动、减少皮质抑制,这说明MST

可能通过调节皮质抑制和兴奋平衡产生抗抑郁效应。

Ge等发现MST与膝下前扣带皮层和顶叶皮层间功能连接增加相关,

Hadas等发现MST治疗后膝下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功能连接降低与抗

抑郁疗效相关,而海马激活降低与认知功能改变相关。

H山等利用静息态脑电图发现额叶、顶叶、枕叶0波增加可预测MST抗抑

郁疗效。

3脑代谢改变

相关研究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探索MST脑组织代谢改变。

Hoy等发现MST治疗后TRD患者基底神经节、眶额叶皮质、中额叶皮

质和背外侧前额叶皮质代谢增加,MST可能增加额叶-边缘叶代谢活性而

发挥作用。

Kayser等发现MST治疗后额叶代谢增加、左纹状体代谢减低,这与抑郁

症边缘-皮质代谢紊乱模型假说一致。

二、MST

治疗设置

1线圈和刺激位点

MST有双核、环状或杯状3种线圈,研究多使用双核线圈放置千颅顶中

线处。

2刺激频率和脉冲

MST可产生双相正弦脉冲,脉冲宽度比标准ECT短。治疗频率早期较低,

随后发展出能在最大输出以100Hz持续刺激10s的高频MST设备。

目前有25Hz等较低频率刺激、50Hz等中等频率刺激及100Hz高频率

刺激,首次治疗采用滴定法确定刺激时间,寻找抽描阑值。

3治疗过程

MST过程中需全身麻醉,使用耳塞隔绝设备噪声,脑电图记录病样放电

持续时间,一个疗程通常包括8~12次治疗,为期3~4周,也有研究使

用多达24次治疗、每周2~3次的方案。

快速MST处千探索阶段,即每日连续刺激,持续6d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