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
选择題
A1型題
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是: A(6.2.1)
A.淋巴组织肿瘤
B.結肠癌
C.皮肤鳞癌
D.子宫颈癌
E.乳腺癌
近距离治疗在何种肿瘤的治疗中是重要的放疗手段? C(6.2.1)
A、鼻咽癌
B、食管癌
C、子宫颈癌
D、肺癌
E、肝癌
通过何种措施的使用可变化X线的质? B(6.2.4)
A、限光筒
B、滤过板
C、变化球管电流
D、所有措施
E、以上都不是
在照射野边缘挡铅块可减少何种半影? D(6.2.4)
A、几何半影
B、穿射半影
C、散射半影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下同能量的电子束,有效治疗深度(cm)约為电子束能量(MeV)的多少?A(6.2.4)
A、1/3~1/2
B、1/3~2/3
C、1/3~1/4
D、1/4~2/3
E、1/5~1/4
如下何种组织属于早反应组织? A(6.2.4)
A、肿瘤
B、软组织
C、中枢神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在原则治疗条件下,眼晶体出現白内障的最低耐受量(TD5/5)為: A(6.2.4)
A、500cGy
B、600cGy
C、700cGy
D、1000cGy
E、1200cGy
在原则治疗条件下导致永久不育,卵巢的最低耐受量(TD5/5)為: A(6.2.4)
A、200cGy
B、400cGy
C、600cGy
D、1000cGy
E、1200cGy
名詞解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措施。
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給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結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克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既开始被修复。
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時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現行,此現象被為称為加速再增殖。
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射总時间6~7周的放疗措施。
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時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原因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曰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放射增敏剂(1.2.1)可以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長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放射保护剂(1.2.1)可以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步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措施。
简答題
何為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四原则(6.3.1)
答:①肿瘤剂量规定精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既靶区;=2\*GB3②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③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剂量,减少照射区正常组织的受量;④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們接受超过其耐受量的照射。
简述放射治疗剂量选择的基本原则(6.3
答:放射治疗的剂量取决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的大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性等。一般状况下治疗鳞癌需要60-70Gy/6-7W,腺癌需要70Gy/7W以上,未分化癌约需50-60Gy/5-6W。
对于亚临床病灶,放疗轻易收到好的效果,只需一般剂量的2/3或4/5既可控制肿瘤生長。目前治疗措施多合适地扩大照射野,使其包括也許浸润或也許转移的淋巴区,待到达亚临床剂量后,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对于大的肿瘤,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到达理想的治疗效果,故最佳能采用与热疗或手术的综合治疗。
放射治疗有哪些重要全身反应?
答: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感。血液系统:白细胞计数减少。其他系统:疲乏、头痛、眩晕。
什么要采用分次照射的措施治疗肿瘤?(6.2.4)
答:应用分次照射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消灭肿瘤、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