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病情观察指引
一、定义:原发性肝癌(primarycarcinomaoftheliver)是指肝脏内某些细胞大量且不正常繁殖增生的结果。
二、临床表现
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多在肝病随访或体检中应用AFP及B超检查偶然发现肝癌。
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
肝肿大:肝肿大呈进行性,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呈大小结节或块状。
全身和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等。
三、治疗方法:
1.早期肝癌应尽量采取手术切除。
2.不能切除者可选肝动脉栓塞化疗。
3.微波、射频、无水酒精瘤内注射适用于肝功能欠佳不宜手术的小肝癌,有可能起根治效果。
4.中期大肝癌宜采用肝动脉插管结扎为主的多模式治疗或肝动脉栓塞化疗以处杀伤肿瘤细胞减少肿瘤负荷,待肿瘤缩小后争取二次手术切除。
5.晚期肝癌以中草药为主的中西综合治疗可望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
四、辅助检查
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目的:AFP是当前诊断肝细胞癌最特异的标志物。
检查配合:一般采取清晨空腹血3ml。
2.B超检查及B超造影
目的:显示占位病变外尚可显示测量进出肿瘤的血流,以鉴别占位病灶的血供情况,推测肿瘤性质。
检查配合:肝胆胰脾B超检查要求检查者空腹12小时后再做。
肝胆胰脾B超造影无须特殊要求。
3.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目的:反映肝脏病理形态表现,如病灶大小、形态、部位、数目及有无病灶内出血坏死等。
检查配合:上腹部CT检查需禁食4小时。需要按检查者的公斤体重带造影剂。
4.磁共振成像(MRI)
目的:MRI优点是不用注射造影剂即可显示门静脉肝静脉分枝、血管的受压推移。
检查配合:检查者不得携带或穿着金属物品/饰物,包括戒指、手表、项链、金属假牙、手机等等。
5.原发性肝癌血管造影
目的:对2cm
6.肝组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
目的:实施超声或CT导引下活检或细针穿刺行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是目前获得2cm直径以下小肝癌确诊的有效方法。
7.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此检查为了解肝脏糖原储备功能。
检查配合:检查前禁食4~6小时,抽空腹血糖,然后服75克葡萄糖液,分别于服糖后1小时、2小时抽验血糖。注意检查未做完时,禁止输液点滴葡萄糖及进食。
五、术前观察及
1.观察内容:1)腹痛、腹胀情况。
2)胃纳。
3)有无黑便、呕血。
4)黄疸情况。
5)尿量。
2.护理要点:1)适度的疾病知识指导。
2)三高一低饮食原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如有腹水者还需低钠饮食。
3)活动指导:可适当做一些轻体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避免劳累。巨块性肝癌避免剧烈活动,防止撞击腹部,引起肿瘤破裂出血。
4)心理疏导。
六、术后观察及护理
1.观察内容:1)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2)腹部体征、伤口敷料的渗血、渗液情况。
3)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
2.护理要点:1)按气管内麻醉后常规护理。
2)保持各种引流管引流通畅。
3)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七、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出血术后出血是肝癌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因此术后应特别注意防范。
1)观察内容:神志、生命体征、尿量、腹部体征、引流管的颜色、量、性状,呕血、便血。
2)观察要点:引流液为鲜红色、量多、患者出现心慌、气短、烦躁等症状并有生命体征改变时,提示出血量大。
3)护理要点:(1)抗休克治疗,吸氧,床边心电监护。
(2)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予以补液、配血输血。
(3)使用制酸药和止血药。
(4)加用生长抑素。
(5)做好再次手术准备。
2.胸腔积液
1)观察内容:呼吸频率、深度,有无胸闷、气促,持续低至中度热。
2)观察要点:呼吸浅促,活动后气促加重,持续低至中度热经抗感染治疗体温不下降。低蛋白、腹水,特别是右肝切除术后病人易发生。
3)护理要点:(1)心理护理:讲解产生胸腔积液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2)半坐卧位。
(3)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4)以卧床休息为主,减少活动,必要时吸氧。
(5)经胸片或B超检查胸水过多时行胸腔穿刺抽液术或留置胸腔引流管引流。
3.胆瘘
1)观察内容:腹部体征、伤口敷料渗液的颜色、腹腔引流管的颜色、量、性状。
2)观察要点:对疑有胆瘘病人,监测腹腔引流液胆红素的量,如逐日上升或明显升高,应考虑胆瘘。
3)护理要点:(1)充分引流,保证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
(2)观察生命体征,记录出入水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保护瘘口处周围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