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康复方案.pdf
文件大小:1.28 M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3-16
总字数:约1.51万字
文档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定义及诊断

1.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导

致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引起一侧或双侧下肢出现

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痛”“痹症”等范畴。

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1)腰部多有明显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有同侧下肢放射痛。

(2)腰部活动受限,多以腰椎前屈活动受限为主,被动性体位。

(3)直腿抬高试验60°,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单侧或双侧下肢有皮肤痛/温/

触觉减退区(多在小腿内侧,外侧或足部外侧)。

(4)病程>1个月,单侧或双侧下肢部分肌张力减退,长时间发病有肌萎缩或足

下垂。

(5)X射线检查可见某一椎间隙变窄,椎曲弓顶距离变小,或CT、MRI显示椎

间盘突出。

X线片征象:①脊柱腰段外形的改变,正位片上可见腰椎侧弯,椎体偏歪,小关节

对合不良;②侧位片腰椎生理前凸明显减小,消失,甚至反常后凸,腰骶角小;③椎

体外形的改变,椎体下缘后半部浅弧形压迹。椎间隙的改变:正位片可见椎间隙左右

不等宽,侧位片椎间隙前后等宽甚至前窄后宽。

CT征象:①突出物征象:即突出的椎间盘超出椎体外缘,与椎间盘密度相同或稍

低于椎间盘的密度,结节或不规则块,当碎片较小而外面有后缘韧带包裹时,软组织

块影与椎间盘影相连续;②压迫征象:即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变形,移位和消失。③

伴发征象: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赘,小关节突增生,中央椎管及侧隐窝狭窄。

MRI征象:①椎间盘突出物与原髓核在相邻几个矢状层面上都能显示分离影像。

②突出物超出椎体后缘重者呈游离状。③突出物的顶端缺乏纤维环形成的线条信号

区,与硬膜及其外方脂肪的界限不清。

以上5个标准均为阳性,才能作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

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6)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二、证候分型

(一)寒湿腰痛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二)湿热腰痛

症状: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加重,活动后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

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三)瘀血腰痛

症状: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部分病人有跌扑闪挫病史。

(四)肾虚腰痛

症状: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难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

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三、疾病分型或分期

(一)疾病分型

1.膨出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而表层完整,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

面光滑。这一类型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2.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1层纤维膜覆盖,表

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常需手术治疗。

3.脱出型:髓核穿破后纵韧带,形同菜花状,但其根部仍在椎间隙内,需手术治疗。

4.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此型不单可引起

神经根症状,还易导致马尾神经症状,非手术治疗往往无效。

5.Schmorl结节型:髓核经上下终板软骨的裂隙进入椎体松质骨内,一般仅有腰痛,

无神经根症状,多不需要手术治疗。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

临床表现:腰腿疼痛较为明显,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高时疼痛加剧,活动受限,

腰背部肌肉紧张与神经根体征明显,患肢直腿抬高试验低于60°。

2.缓解期

临床表现:腰腿疼痛症状较急性期明显减轻,脊柱功能改善,下肢牵涉痛或麻木,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