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面瘫中医康复方案.pdf
文件大小:1.25 M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3-16
总字数:约7.91千字
文档摘要

面瘫

一、定义及诊断

(一)定义: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又称“口僻”、“吊线风”、“喎僻”、“口眼?斜”。

面瘫病证位于头面部,多突然起病,发病急速,为单纯的一侧面颊筋肉迟缓,又称

口歪、口眼歪斜。常见于现代医学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起病,于病前多有受凉史,如迎风乘车、窗下入睡,首发症状为患侧耳后或乳

突区压痛,1-2日出现面部表情肌的瘫痪,3-4日达高峰,多在洗漱时感到面肌活动不灵、

口角漏水、进食时食物滞留颊齿之间,发现面部歪斜而来就诊。体征为周围性面瘫表现,

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检查时发现额纹减少或消失、睑裂变大、闭眼不全或不能,试闭

眼时病侧眼球向上外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尔现象。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

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漏气、吹口哨不能。

除面部表情肌瘫痪外,由于面神经损害部位不同尚有如下表现:鼓索神经近端病变,

可有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镫骨肌神经近端病变,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与听觉

过敏。膝状神经节病变,除听觉、味觉减退,听觉过敏,尚有乳突部压痛,耳廓、外耳

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膝状神经节炎称之为Ramsay-

Hunt综合征。

(二)诊断:根据急性起病,典型的周围性面瘫症状和体征可做出诊断。

1.起病突然,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歪斜,

漱口漏水。

3.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

4.部分初期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

觉过敏等症。

5.病程日久,部分患者口角歪向病侧,为倒错现象。

6.应与中枢性面瘫鉴别,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7.脑CT、MRI检查正常,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面瘫。

鉴别诊断:

(1)吉兰-巴雷综合征可有周围性面瘫,但多为双侧,常伴有其他脑神经如动眼、

舌咽、迷走神经等损害,有对称性四肢迟缓性瘫痪及套袜样感觉障碍;典型的脑脊液改

变为蛋白-细胞分离。

(2)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多并发于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亦可见于腮腺肿瘤,

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根据病史、特殊的症状体征,专科检查有助鉴别。

(3)颅后窝肿瘤、脑膜炎:多起病较慢,有其他脑神经损害及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腰穿、CT、MRI检查变化有鉴别意义。

(4)中枢性面瘫病变对侧睑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睑裂以上皱眉、提眉、闭

眼、眉毛高度与睑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额皱与对侧深度相等。常伴有面瘫同侧肢体瘫

痪、腱反射异常、巴宾斯基征阳性等。无味觉、泪液、唾液分泌障碍,听力无明显改变。

二、证候分型

根据面部症状、体征、病程和全身兼症等进行辨证。急性期以实为主,后遗症期以

虚为主。

主症:口眼?斜。本病起病急,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麻木、瘫痪,额纹消失变浅,

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患侧不能皱眉、闭目。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

乳突区压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消失或减退,听觉过敏等症状。

(一)风热袭络,经络闭阻证

临床表现:常伴患侧耳内、耳后疼痛及发热,一侧口眼歪斜,口苦,可伴恶风头痛,

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继发于风热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为风

热侵袭。

(二)风寒袭络,经脉失养证

临床表现:一侧面部板滞,闭眼无力,口角歪斜,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一般而

言,发病初期,面部有感寒史,为风寒外袭。

(三)气虚血瘀证

临床表现:病程日久,单侧口角歪斜,表情呆滞,下睑外翻流泪,眼干涩,舌质淡

暗,或瘀点,脉沉细涩。恢复期或病程较长者,兼肢体困倦无力,为气血不足。

部分患者平素过食肥甘厚味,痰浊内蕴,郁久化热,外受风寒,则为风寒外束,内

有痰浊或痰热。表现为恶寒、畏风、舌淡、苔白腻或黄腻、脉浮滑等。

此外,亦有外伤或手术后所致面瘫,以瘀血阻络为主。

三、疾病分期:

(一)急性期:发病15日以内。

(二)恢复期:发病16日至6月。

(三)后遗症期:发病6月以上。面瘫恢复不完全可产生如下后遗症:

1.面肌挛缩及抽搐,患侧睑裂变小,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