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中医康复方案.pdf
文件大小:1.25 M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3-16
总字数:约9.84千字
文档摘要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一、定义及诊断

1.定义:

膝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我国中老年人群中

症状性KOA的患病率为8.1%,且有不断升高的趋势。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有一定的

致残率,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负担。

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通过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和抑制炎症反应以减少疼痛发生,是中晚期

膝骨关节炎病人进行疼痛管理更为彻底、效果更佳的治疗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渐渐成为治

疗膝骨关节炎的金标准。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当前治疗膝关节炎的成熟治疗方案,但不能将手术成功

寄托于手术技术上,需进行科学化康复训练进而达到手术应用疗效。TKA术后常会出现

疼痛、肿胀等表现,进而导致患者不能及时进行常规的功能锻炼,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

间,降低患者的手术效果,甚至可能导致TKA手术失败。康复的目的主要是尽可能恢

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正常的肌力及正常的关节稳定性。

2.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可做出诊断。参考美国风湿病

学会标准、欧洲抗风湿联盟的诊断建议及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的MRI诊断研究。

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②年龄≥50岁;

③晨僵时间≤30min;

④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⑤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

缘骨赘形成;

⑥MRI示软骨损伤、骨赘形成、软骨下骨骨髓水肿和(或)囊性变、半月板退行

性撕裂、软骨部分或全层缺失。

满足诊断标准①+②+③+④或①+⑤或①+⑥,可诊断KOA

(2)中医诊断: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仍归属于中医“膝痹”范畴。

病史:膝关节过劳史(如超负荷运动),中老年人多发。

临床症状:(1)疼痛及压痛:发生率36.8%~60.7%。疼痛特点如下:①起步痛,久

坐或刚下床起步行走时疼痛较明显,活动后稍缓解;②活动痛,行走一段时间后出现疼

痛加剧;③负重痛,膝关节在负重状态下如上、下楼梯时疼痛加剧;④静息痛,膝关节

在静息状态亦疼痛,以夜间为甚。除了疼痛,膝关节的局部可出现压痛,在关节肿胀时

明显。(2)活动受限:常见晨僵,但持续时间一般小于30min,可逐渐出现关节绞锁,

到晚期,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最终致残。(3)关节畸形、肿大:疾病中晚期可见明显的

内、外翻或旋转畸形。(4)骨擦感:关节屈伸时可闻及骨摩擦音(感)。(5)肌肉萎缩:

膝关节周围伸屈肌群萎缩,以伸肌萎缩为显著。

影像学检查:(1)X线:膝关节正、侧、轴位X线片是首选的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

查,亦是明确诊断的常规方法。典型改变为:①关节间隙非对称性狭窄;②软骨下骨硬

化和(或)囊性变;③关节边缘骨赘形成,或可见游离体。(2)MRI:不作为常规检查,

当X线表现与临床症状(如疼痛)明显不一致时,进行MRI检查;(3)CT:较少使用,

影像学改变类似于X线,一般用于KOA的鉴别诊断。

3.全膝关节置换术适应症

对于终末期的KOA患者,TKA是最佳的治疗方法,也是最终的治疗方法。TKA的

临床疗效良好,且经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术者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有效率较高,疼痛显

著缓解,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影像学证实晚期退行性膝关节

疾病,经保守治疗后仍长期存在疼痛症状是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金标准”。据骨关节

炎研究会(OARSI)指南指出,经过6个月的非手术治疗后仍存在持续性疼痛是行全膝

关节置换术的指征。

二、证候分型

参照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年版)。

(一)气滞血瘀证

(1)主症:关节疼痛如刺或胀痛,休息疼痛不减,关节屈伸不利。

(2)次症:面色晦暗。

(3)舌象和脉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二)湿热痹阻证

(1)主症:关节红肿热痛,触之灼热,关节屈伸不利。

(2)次症:发热,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

(3)舌象和脉象: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三)寒湿痹阻证

(1)主症:关节疼痛重着,遇冷加剧,得温则减,关节屈伸不利。

(2)次症:腰身重痛。

(3)舌象和脉象:舌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