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针灸养生康复技术;【学习目标】;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它不仅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养生康复技术中重要的保健措施方法。针灸通过经络、臉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手法,以疏通经络气血、调理脏腑功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中剌入点称为人体臉穴,简称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第一节
针刺养生康复技术;针刺养生康复技术是指用毫针刺激人体臉穴等部位,运用迎、随、补、泻的手法以激发经气,从而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阴阳,激发机体抗病能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目的。;针灸养生机制
养生就是调护、保养生命,是采用各种方法调节阴阳和调整精、气、神这三个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针灸的养生作用是通过经络系统和臉穴来实现的。经络系统具有沟通内外上下、联络脏腑肢节、运行气血、濡养周身的作用,同时还是人体的信息网络。《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说明人的健康与经络有密切的关系。臉穴是针刺、艾灸、拔罐、按摩等外治法施术的部位,与经络和脏腑有密切关系。利用针刺、艾灸、拔罐、按摩等方法刺激臉穴可起到调节经络气血的作用。由于各种针灸方法刺激人体相关臉穴,调动机体潜在的自身调节能力和抗病能力,使正气旺盛,阴阳调和,邪气不能入侵,从而保持形、神的健康。;一、针刺的作用;(一)通经络;(二)调虚实;(三)和阴阳;二、针刺养生康复原则;(一)配穴;(二)施针;(三)禁忌;三、常用养生保健穴位;1.足三里;2.曲池;3.三阴交;4.关元;5.气海;6.中极;关元、气海、中极;7.合谷;7.合谷;8.内关;8.内关;9.大椎;9.大椎;10.命门;10.命门;11.百会;11.百会;12.印堂;13.风池;13.风池;14.中脘;14.中脘;15.天枢;16.肺俞;17.心俞;18.膈俞;19.肝俞;20.胆俞;21.脾俞;22.肾俞;23.鱼际;24.血海;25.阳陵泉;25.阳陵泉;26.委中;27.涌泉;28肩井;29.四神聪;四、常见病针刺康复方法;表:常见病针刺康复方法;第二节
灸法养生康复技术;灸法养生康复技术是用艾绒加药末做成艾炷、艾条,在穴位或某部位熏灸,借用其热力和药物的作用,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散寒祛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达到预防保健康复作用的方法。常用艾灸方法有艾炷灸、艾条灸和温针灸。;为什么选择艾作为灸法的材料
历史上,几乎能够发热的材料人类都曾尝试用于灸法的治病健身中,古代记载的有硫黄、黄蜡、麻叶、桑枝、桃枝、灯心草、线香等材料,近现代出现了电热灸、红外灸等灸法。但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艾灸因具有其他灸法不能替代的独特优势而成为人们养生治病的重要手段。首先,艾有特殊的性质。;根据《本草从新》记载,艾是一种具有纯阳之性的中草药,可以理气血、除寒湿。其次,艾的通透力很强,可以通十二经,走三阴,善入脏腑,很多药力不能达到的地方,艾灸可以到达。最后,以现代医学研究来看,艾中含有很多有益的化学成分,具有杀菌、消毒、解热、镇静、活血等作用,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灸法的概念;;;;二、灸法的作用;(一)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二)培补气元,预防疾病;(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四)升举阳气,密固肤表;三、灸法的方法;;;;四、常用穴位灸法康养应用;一般来说,针刺保健的常用穴位大都可以用于保健灸法,同时也包括一些不宜针刺的穴位,兹举例如下。;1.足三里;2.神阙;3.膏肓;4.中脘;5.涌泉;五、灸法的注意事项;;;第三节
火罐养生康复技术;火罐养生康复技术即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一、适用范围;;二、罐的种类;罐的种类很多,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玻璃罐、竹罐、陶罐等。;(一)玻璃罐;(二)竹罐;(三)陶罐;(四)代用罐;三、操作方法;火罐是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在皮肤上。其具体操作有以下几种。;(一)闪火法;(二)贴棉法;(三)投火法;(四)架火法;(五)滴酒法;以上各种方法,一般留罐10?15分钟,待施术部位皮肤充血、淤血时,将罐取下。若吸拔力强时,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以免起疱。;四、方法运用;临床拔罐时,可根据不同的病情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一)留罐法;(二)走罐法;(三)闪罐法;(四)剌血拔罐法;(五)留针拔罐法;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