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督灸技术操作流程图及考核标准.doc
文件大小:120.52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09
总字数:约2.35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督灸技术操作流程图及考核标准

督灸是指于督脉的脊柱段施以“隔药灸”并使之发泡(或不发泡,临床观察不发泡对AS治疗作用稍差)的一种特殊的艾灸法,是在传统中医外治的基础上创立的新技术。

一、适用范围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骨关节疾病:腰椎间盘症、颈椎病。

3.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

4.妇产科疾病:宫寒、痛经、以及产后关节痛。

5.预防疾病和治疗亚健康。从中医辨证的角度讲,尤其适用于气虚、阳虚、血瘀、痰湿等证。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

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4.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5.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6.脊柱侧弯程度。

三、告知

1.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2.施灸过程中出现发热、发烫现象及时告知护士,对症处理。

3.灸后出现发泡现象属正常反应,水疱小者可自行吸收不予处理,水泡大者及时来院检查,医生做专业处理。

4.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多饮温水。

四、物品准备

艾柱、治疗盘、弯盘、督灸粉、姜泥、姜汁、镊子、桑白纸、打火机、计时器、速干手消毒剂,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用物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施灸。

(1)选择体位:指导患者裸背俯卧于床上。

(2)取穴:医者用拇指指甲沿脊椎尖端按压“十”痕迹。

(3)消毒:75%酒精棉球沿施术部位自上而下常规消毒3遍。

(4)涂抹姜汁:沿施术部位涂抹姜汁。

(5)撒督灸粉:沿施术部位撒督灸粉,使之成线条状。

(6)敷盖桑皮纸:将其盖在药粉上面。

(7)铺姜泥:把姜泥牢固地铺在桑皮纸上,要求下宽上窄呈梯形。

(8)放置艾炷:在姜泥上面放置橄榄形艾炷。

(9)点燃艾炷:点燃上、中、下三点,任其自燃自灭。

(10)换艾炷:连续灸完3壮。

(11)移去姜泥:灸完3壮后取下姜泥。

(12)轻擦灸处:用湿毛巾轻轻擦干净灸后药泥。

(13)放泡:灸后4~6小时自然起泡,第二天放泡。放泡时,以75%酒精棉球自上而下常规消毒3遍后,用消毒针头沿水泡下缘平刺,泡液自然流出,再以消毒干棉球按压干净。

六、禁忌症

1.中风闭证、阴虚阳亢、热毒炽盛、中暑高热等忌用艾灸技术。

2.咯血吐血等出血性疾病忌用艾灸技术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七、注意事项

1.忌食肥甘厚腻、寒凉及辛辣之品,酒类(特别是啤酒),肥肉,水产品,辣椒、香菜、韭菜等,以清淡素食为主,多食用植物蛋白。

2.起居有常,不熬夜,节房事。

3.灸后半小时内忌饮水。

4.每天早晚坚持做广播体操或打太极拳或五禽戏,每次以汗出为度。

5.治疗完毕立即覆盖衣物,扪穴,不能吹冷风,不能淋雨。

附:1.督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2.督灸技术操作标准

附1:

督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督灸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取得患者合作。灸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遵医嘱处理。嘱患者排空二便

督灸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取得患者合作。灸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遵医嘱处理。嘱患者排空二便

皮肤准备

告知

艾柱、治疗盘、姜泥、桑白纸、打火机、督灸粉、姜汁镊子、弯盘、纱布、计时器、速干手消毒剂,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施灸

观察及询问

整理

记录

评估告知

核对医嘱

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临床症状、既往史及施灸方法、穴位

环境温度、主要症状、既往史、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艾绒过敏史或哮喘病史及是否妊娠。患者体质及施灸处皮肤情况、脊柱弯曲度

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定位、消毒、撒督灸粉、姜汁,铺桑白纸、姜泥,点燃艾炷上中下三点,待燃尽时接续两个艾炷。灰烬多时及时清理。以感觉温热为度

告知

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防止艾灰脱落

保暖,饮食清淡、饮温开水

艾柱燃尽,取下姜泥,纱布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处置用物

治疗时间,部位,患者皮肤情况

附2:

督灸技术操作标准

项目

要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服装、鞋帽整洁。

5

护士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洗手,戴口罩。

2

物品

艾柱、治疗盘、弯盘、督灸粉、姜泥、姜汁、镊子、桑白纸、打火机、计时器、速干手消毒剂,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2

患者

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