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技术操作规范》.docx
文件大小:887.81 KB
总页数:30 页
更新时间:2025-02-21
总字数:约2.36万字
文档摘要

Q/LB.□XXXXX-XXXX

PAGE2

ICS

FORMTEXT11.020

CCS

FORMTEXTGXAS

FORMTEXT05

团体标准

T/FORMTEXTGXASFORMTEXTXXXX—FORMTEXT2024

FORMTEXT?????

FORMTEXT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技术操作规范

FORMTEXT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heoperationofBack-Shuacupressuretherapyforfunctionalconstipation

FORMDROPDOWN

FORMTEXT?????

FORMDROPDOWN

FORMTEXT2024-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

FORMTEXT2024-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

FORMTEXT广西标准化协会??发布

STYLEREF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T/GXASXXXX—2024

PAGE9

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技术操作规范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技术操作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诊断、证型分类、治疗的技术要求,描述了对应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功能性便秘的背俞指针疗法。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751.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1部分:疾病

GB/T16751.2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

GB/T16751.3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3部分:治法

术语和定义

GB/T16751.1、GB/T16751.2、GB/T1675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背俞指针疗法Back-Shuacupressuretherapy

以指代针,通过对患者背部双侧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进行点、按、揉的手法操作而达到治疗目的,主要通过俞穴-经络-脏腑功能调节方式发挥作用的无创性治疗方法。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

缺乏器质性病因,没有结构异常或代谢障碍,又除外肠易激综合征的慢性便秘。

诊断

至少包括下列2项或2项以上才予以确诊:

1/4(25%)以上的排便感到费力;

1/4(25%)以上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类(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1~2型);

1/4(25%)以上的排便有不尽感;

1/4(25%)以上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堵塞感;

1/4(25%)以上的排便需要手法辅助(如用手指协助排便、盆底支持);

每周自发排便(SBM)少于3次。

不用泻剂时很少出现稀粪。

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以研究为目的时,如患者符合阿片引起的便秘(opioid~inducedconstipation,OIC)的诊断标准,不应诊断为功能性便秘。注意FC和阿片引起的便秘二者可重叠。

辩证分型

热积秘

主症:大便干结;大便臭秽和(或)口干口臭和(或)小便短赤。

次症:腹胀或腹痛;面红心烦;或有身热。

舌脉:舌红,苔黄,脉滑数。

寒积秘

主症:大便艰涩;腹痛拘急、得温痛减,或腹满拒按。

次症:手足不温;畏寒。

舌脉: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弦紧。

气滞秘

主症: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排便不爽;腹胀或伴腹痛。

次症:肠鸣矢气;情绪不畅时加重;胸胁痞满,嗳气频作。

舌脉:舌红,苔薄,脉弦。

气虚秘

主症:大便不硬,虽有便意,但排便费力;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

次症:便后乏力,神疲懒言。

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血虚秘

主症:大便干结;面色少华,头晕目眩。

次症:心悸气短;口唇色淡。

舌脉:舌质淡,脉细弱。

阴虚秘

主症:大便干结如羊屎状;潮热盗汗和(或)手足心热和(或)两颧红赤

次症:口干少津;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烦少眠;(4)腰膝酸软。

舌脉:舌质红,有裂纹,少苔,脉细数。

阳虚秘

主症: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面色晄白,小便清长。

次症:腹中冷痛;腰膝酸冷;四肢不温或畏寒怕冷。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迟。

证型确定:主症必备,加次症1~2项即可诊断,参考舌脉象和理化检查。

禁忌症

局部皮肤有溃破、疤痕、出血等严重皮肤病变的患者。

患者精神极度紧张或极度疲劳的患者。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精神疾病等无法配合的患者。

治疗

治疗原则

开气门,通腑气。

操作准备

用物准备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