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预案.docx
文件大小:40.81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3-17
总字数:约4.3千字
文档摘要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性文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乡镇卫生院在应对各类传染病防控工作,包括传染病的预防、监测、报告、控制、医疗救治等环节。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强化传染病预防措施,提高公众防控意识,从源头上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2.快速反应: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传染病疫情。

3.科学应对:依据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规范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效果。

4.联防联控:加强与乡镇政府、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防控合力。

二、组织管理

(一)成立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组长姓名]

副组长:[副组长姓名]

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姓名]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全面领导和指挥乡镇卫生院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工作策略和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等。

(二)设立专门的传染病防治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具体位置],负责日常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收集与报告、疫情处置等工作。办公室成员包括:[具体人员姓名]

(三)明确各科室职责

1.预防保健科

-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工作,指导辖区内村卫生室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2.临床科室

-负责传染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隔离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及时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并向传染病防治办公室报告。

3.检验科

-承担传染病病原体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及时。

-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实验室感染事件发生。

4.药房

-保障传染病防治所需药品的供应,做好药品储备和管理工作。

-配合临床科室做好药品的合理使用和发放。

5.后勤保障科

-负责提供传染病防控工作所需的物资、设备等后勤保障。

-做好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

(一)监测内容

1.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体系,对本乡镇内的传染病发病情况、重点人群健康状况、环境因素等进行监测。

2.加强对发热门诊、肠道门诊、预检分诊点等重点科室的就诊患者监测,及时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

(二)监测方法

1.主动监测:定期开展辖区内传染病漏报调查、重点人群监测等工作。

2.被动监测:通过门诊日志、住院病历、检验报告等途径收集传染病信息。

(三)报告制度

1.责任报告人:乡镇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均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报告程序

-责任报告人在诊断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将报告卡送至医院传染病防治办公室。

-传染病防治办公室工作人员收到报告卡后,应进行审核,确保信息准确无误,然后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及时上报。

四、疫情处置

(一)疫情核实与诊断

1.接到传染病报告后,传染病防治办公室应立即组织人员对疫情进行核实,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2.对于疑似传染病病例,及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会诊,明确诊断。如不能明确诊断,应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请求协助诊断。

(二)现场调查与处置

1.一旦确诊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