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颈动脉间隙肿瘤的影像诊断.ppt
文件大小:2.49 MB
总页数:38 页
更新时间:2025-03-17
总字数:约2.38千字
文档摘要

颈内静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神经鞘瘤(迷走N)第23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血管瘤由血管内皮细胞构成,属先天性良性肿瘤。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肉芽组织血管瘤、大血管血管瘤、肌肉内血管瘤。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又称混合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较多见,出生时即可存在,由囊性扩张的薄壁血管构成,以身体上部多见,有时可有血栓形成,机化或钙化,并可见静脉石。颈部血管瘤可位于皮下或颈部深层软组织。诊断要点:

1:病灶形态

2:病灶强化形式

3:静脉石

第24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海绵状血管瘤第25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淋巴性肿瘤淋巴转移瘤(多见)和原发性淋巴肿瘤(Hodgkin病非Hodgkin淋巴瘤)淋巴结大小长径10-15cm,短径8-10cm,长\短径比:2反应性增生﹤2转移中心坏死边缘强化转移性鳞癌结节内脂肪化生或脓肿结核或慢性炎症钙化治疗后淋巴瘤、甲状腺癌转移、骨肉瘤转移、结节病、结核、真菌、矽肺、尘肺第26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淋巴瘤第27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颈动脉间隙肿瘤的影像诊断第1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颈动脉间隙解剖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胸锁乳头肌第2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囊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2岁以内儿童可单房或多房,呈分隔状,有向周围结构间隙生长特点淋巴管瘤第3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淋巴管瘤第4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淋巴管瘤第5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淋巴管瘤第6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鳃裂囊肿根据其发生部位分第一、二、三、四鳃裂囊肿。第二鳃裂囊肿是最常见的鳃裂囊肿,约占95%,可见于任何年龄,10~40多见,一般为无痛性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生长缓慢,感染后可突然增大。诊断发病部位具有特征性:位于舌骨平面的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1)以舌骨为中心,上、下发展;胸锁乳突肌内侧偏前、颌下腺内侧、颈动脉鞘外方,上至下颌角水平,下至胸廓纵隔内。(2)类圆形囊性肿物,多层面观察病变为长梭形囊状结构,中部较宽。(3)病变边界清晰,周围结构被推压移位。(4)囊内密度均匀,CT值5~33HU,囊壁可强化,壁薄,内容物不强化。如有感染则壁较厚,强化明显,并且囊肿周围脂肪间隙消失,边界模糊。鳃裂囊肿癌变时,CT表现缺少特异性,诊断困难。囊壁可见结节样增厚,甚至呈实质性结节,实性成分有明显的强化,并可侵犯周围的结构。

鳃裂囊肿第7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鳃裂囊肿第8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鳃裂囊肿鉴别诊断表皮样囊肿:多位于口底正中,病变常含有脂肪组织,而CT对脂肪组织检出敏感度高。神经源性肿瘤囊性变:多位于颈动脉鞘内,压迫颈动脉和静脉,使它们分离移位,肿瘤边缘明显强化,壁较厚不规则,可有实性肿块区。囊性淋巴管瘤:90%发生于2岁以内,单发或多发,形态欠规则,可呈浸润性生长,有“见缝就钻”的特点。甲状舌骨囊肿:有其特定好发部位,位于甲状舌骨肌前正中线或旁正中线腮腺囊肿位于腮腺区,腮腺周围脂肪向内推移。颈部脓肿:与合并感染的鳃裂囊肿难以鉴别,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加以鉴别,一般情况下鳃裂囊肿的囊壁与周围组织的界限较清楚,并且病史较长。囊状淋巴结转移瘤:有原发肿瘤病史,淋巴结增大,密度减低,边界模糊不清。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强化,淋巴结外脂肪间隙消失,仔细观察囊变的淋巴结内可见小的壁结节。

第9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表皮样囊肿伴感染第10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储留囊肿第11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实体肿瘤颈动脉体瘤神经源性肿瘤血管瘤淋巴性肿瘤第12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颈动脉体瘤病灶边缘清晰,位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使颈内\外动脉间隙开大;增强均匀明显均匀强化.,接近血管的密度,强化延迟时间长。鉴别诊断:1神经鞘瘤一般血管不丰富,增强后不如副神经节瘤强化明显,容易产生坏死。

2血管瘤常见钙化、静脉石。

第13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颈动脉体瘤第14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右口咽旁颈动脉体瘤T1WIPDWIT2WI第15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矢状面T1WIMRA第16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颈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