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共振光散射技术原理及其定量基础.pdf
文件大小:425.88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3-15
总字数:约9.74千字
文档摘要

共振光散射技术原理及其定量基础

光散射现象广泛存在于光与粒子的作用过程中,是指当光通过介质时在入

射光方向以外的各个方向上所观察到的光现象。它源于光电磁波的电场振动而

导致的分子中电子产生的受迫振动所形成的偶极振子。根据电磁理论,振动着

的偶极振子是一个二次波源,它向各个方向发射的电磁波就是散射波。光散射

与介质的不均匀性有关,除了真空之外的其它所有介质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均匀

性,从而产生散射光。光散射技术在物理化学、胶体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研究中

[l,2]

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大分子的结构及分子量测定,以及提供有关

粒子大小、形状等方面的信息,但在以前的分析化学领域中,特别是荧光测定

中则成为一种干扰源而严重影响荧光分析的灵敏度,需采取措施加以避免和消

除。

当介质中粒子直径远大于入射光波长(λ)时,产生的散射可看成是反射和折

0

射:如果介质中粒子直径与入射光波长相近,便产生了丁达尔(Tyndall)散射;如

果介质中粒子很小,如d≤20λ时,便产生以瑞利(Rayreigh)散射为主的分子散

0

射。根据入射光和散射光波长的不同,光散射又可分为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

和准弹性散射。Rayreigh散射、浑浊介质Tyndall散射和透明介质的分子散射都

是弹性散射;Raman散射和Bri1louin散射是非弹性散射;入射光频率和发射光频

率仅有微小差别的是准弹性散射。

-4

在假设没有吸收的波长范围内,瑞利散射光遵守I∝λ的瑞利定律。瑞利散

[3][4][5]

射能为化学研究提供诸如分子形状和尺寸、分子量、旋转半径以及反应过

[6,7]

程的动态行为等,但信号响应低和选择性差的缺点限制了瑞利散射技术在研

究极稀溶液和复杂混合物中物质的浓度和结构信息方面的应用。但实际上所有

的吸收过程都与光散射紧密相连,当瑞利散射位于或接近于分子吸收带时,电

1

子吸收电磁波频率与散射频率相同,电子因共振而强烈吸收光的能量并产生

次散射,这种吸收一再散射过程称为共振瑞利散射或共振增强瑞利散射

[8,9]

(ResonanceRayleighscattering,RRs),现在较普遍的称之为共振光散射

(Resonancelightscattering,RLS)。由于共振瑞利散射有极高的强度,所以使用

普通的荧光分光光度计也能检测到,而不必使用昂贵的激光光源作为入射光。

[l0]

1993年美国著名化学家Pasternac等首次在普通的荧光分光光度计上用共振

光散射技术研究了卟啉类化合物在核酸分子上的J型堆积,显示出该技术在研究

[l1-14]

生物大分子的识别、组装、超分子排列等方面独特的优势,激起了分析工作

者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为共振瑞利散射技术的深入

研究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共振光散射理论及其根据宏观波动理论,分子散射源于折光指数(m)的涨

落,而折光指数可以分为实部和虚部两部分,即,m=n-i,其中n是溶液的折

光指数,是吸光系数,在分子吸收带附近溶液的折光指数与波长和摩尔吸光系

数的关系与分子在整个波长范围的吸收有关,可用Kronig-Kramers方程[15]表示:

(l)

式中n为纯溶剂的折光指数,c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λ是真空中入射光和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