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系2010210514杨淑芬[键入文档标题]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
——《学习次数对记忆源检测图片偏向的影响》
这次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我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学习次数对记忆源检测图片偏向的影响
的文献,该文是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的朱磊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郭秀艳和杨
治良于2010年六月发表于心理学报上的研究论文,其题目为《学习次数对记忆源检测图片
偏向的影响》。
摘要人们总是会根据他们对记忆工作模式的原有假设或图式来进行源检测,这使得图
片—文字源检测测验中出现图片偏向,即人们更多倾向于将以文字方式呈现的项目错误归
源于视觉图像形式呈现,而不是将图像形式呈现的项目归于文字形式呈现。实验采用标准的
源检测范式,考察了学习次数对记忆源检测图片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
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越发明显。
关键词记忆源检测;图片偏向;证人证词;学习次数。
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作者指出其目的是通过直接考察哪些因素会影响记忆源检测的图
片偏向以及如何降低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并指出很多研究都已证明了记忆源检测的先验
性图片偏向和增加学习次数会降低源检测的图片偏向的正确性,但很少有研究出于控制证人
证词记忆受误导的目的,直接考察哪些因素会影响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以及如何降低记忆
源检测的图片偏向。本研究要证明的假设是增加学习次数会降低源检测的图片偏向。
如果是我来做这个实验,我会采取被试间设计的方法,以图片和文字两种形式交替
呈现材料,并将不同的信息呈现不同的次数。
方法部分研究者采用标准的源检测范式,在学习阶段分别以图片和文字两个方式向被
试呈现一系列项目,有些项目呈现一次,有些项目呈现两次。在测试阶段,要求被试进行图
词源检测,即判断项目的呈现方式,此间还有再认任务与源检测任务交替出现。自变量是学
习次数和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因变量是学习次数对记忆源检测图片偏向的影响,控制变量
是学习次数变量的有效性。
本实验选取了此前未参加过类似的实验的27名被试。采用2×2被试内实验设计。第
一个自变量为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包括图片和文字两个水平;第二个自变量为学习材料
的呈现次数,包括一次和两次两个水平。此外,本实验采用两种不同的测量指标,再认和图
词源检测两种测验。本实验所用的材料来自于美国加州大学CRL-IPNP(CenterforResearch
inLanguage-InternationalPictureNamingProject)图片库,从该图片库中随机选择192
张图片作为实验材料。其中,144张作为学习材料,另外48张作为再认测验的新项目。144
张学习材料中,72张图片保留其图片形式,而另外72张图片转换成其所对应的中文名称
(由2到3个字组成)。
从
信息技术系2010210514杨淑芬[键入文档标题]
作者的描述来看,可根据方差分析的出呈现次数对图片偏向的相关性,可以验证假设。作者
的实验,比我的要完善很多。比如加入了再认任务。
结果部分首先考察学习次数变量的有效性。统计两次学习次数条件下,再认任务的错
误率,即旧项目的漏报率。发现学习两次时,再认的错误率明显低于学习一次时,
tp
(26)=9.16,=0.0000.01。这说明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再认的错误率显著降低,学习次
数的操纵对记忆错误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即学习次数变量有效。
其次,在确认了学习次数变量有效之后,考察源检测的图片偏向,以及学习次数对图片
偏向的影响。结果如下。
图1两种归源错误随学习次数的变化
2错误类型×2学习次数ANOVA分析发现:(1)同上,错误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
26)=3.78,p=0.063;(2)学习次数的主效应显著,F(1,26)=27.00,p=0.0000.01,和再认
任务一样,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多,归源错误越来越少;(3)错误类型和学习次数的交互作
用显著,F(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