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目的
为确保在中心吸氧装置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患者吸氧需求,维护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使用中心吸氧装置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应急处理。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始终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减少故障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2.快速反应: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故障,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措施。
3.科学应对:依据故障类型和严重程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应对策略,确保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协同配合: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故障应急处理工作。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一)应急指挥小组
成立以科室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相关医护人员为成员的应急指挥小组。其职责如下:
1.全面负责中心吸氧装置故障应急处理工作的指挥与协调。
2.及时了解故障情况,做出决策,下达应急处理指令。
3.组织评估故障对患者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4.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维修保障组
由医院设备科维修人员组成。其职责为:
1.负责中心吸氧装置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在接到故障报告后,迅速赶赴现场,对故障进行诊断和修复。
3.储备必要的维修配件,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设备功能。
(三)护理应急组
由科室护理人员组成。其职责是:
1.密切观察患者吸氧情况及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2.根据患者需求,迅速为患者提供临时吸氧措施,如采用氧气瓶、氧气袋等。
3.协助维修人员进行故障处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和安抚工作。
(四)后勤保障组
由医院后勤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其职责为:
1.负责保障应急处理过程中的物资供应,如氧气袋、氧气瓶、面罩等。
2.确保水电供应正常,保障维修工作和患者救治的顺利进行。
3.协助做好现场秩序维护等工作。
三、中心吸氧装置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一)氧气供应中断
1.原因
-中心供氧系统管道破裂、堵塞或阀门故障。
-氧气源供应中断,如制氧机故障、氧气储备不足等。
-停电导致氧气压缩机无法工作。
2.表现
患者吸氧装置吸氧管内无气体流出,吸氧面罩或鼻塞无气流感觉。
(二)吸氧流量异常
1.原因
-流量调节阀损坏,无法准确调节流量。
-流量计堵塞或损坏,导致流量显示不准确。
-管道漏气,影响实际吸氧流量。
2.表现
-流量调节阀调节时,吸氧流量无明显变化。
-流量计显示流量与实际吸氧情况不符。
(三)湿化瓶故障
1.原因
-湿化瓶水位过高或过低,影响湿化效果。
-湿化瓶瓶盖密封不严,导致漏气。
-湿化瓶内部结构损坏,无法正常发挥湿化功能。
2.表现
-湿化瓶内有水珠喷出或无湿化现象。
-吸氧装置有异常声音或漏气声。
(四)吸氧装置连接部位松动
1.原因
-患者活动或搬运过程中,导致吸氧装置连接部位松动。
-日常维护不到位,连接部件未拧紧。
2.表现
吸氧管与吸氧面罩或鼻塞连接处松动,有气体泄漏。
四、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
1.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吸氧情况,包括吸氧流量、吸氧效果、有无异常声音等。
2.设备科维修人员定期对中心吸氧装置进行巡查,检查设备运行状况,记录相关参数。
(二)预警
1.当发现中心吸氧装置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发出预警:
-吸氧流量异常波动,超出正常范围。
-设备出现异常声音或气味。
-氧气供应压力明显下降。
2.预警信息应及时报告应急指挥小组,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准备。
五、应急响应
(一)报告流程
1.发现中心吸氧装置故障的人员(如护士、患者家属等)应立即向科室护士站报告。
2.护士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评估故障情况,并立即报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
3.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在了解故障情况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医院设备科和相关职能部门报告。
(二)响应行动
1.应急指挥小组
-立即到达现场,全面指挥故障应急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