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乙炔在生产、储存、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环境的危害,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内乙炔的生产、储存、装卸、使用等环节发生的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的应急救援。
3.应急工作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二、事故风险描述
1.乙炔的危险性
乙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2.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
乙炔生产车间、储存仓库、装卸区域、使用场所等。
3.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泄漏等。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2.职责分工
-组长:全面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下达应急救援指令。
-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
-成员部门: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警戒、人员疏散等工作。
-生产部门:负责组织抢险抢修,恢复生产。
-消防部门:负责火灾扑救等工作。
-医疗部门: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治。
-环保部门:负责事故现场的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
四、预防与预警
1.预防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乙炔生产、储存、使用设备的安全运行。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规操作。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预警行动
-建立乙炔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的监测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实时监测。
-当监测到异常情况时,立即发出预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五、应急响应
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级: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一般事故)。
2.响应程序
-事故报告: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应急启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赶赴事故现场。
-现场处置:应急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如灭火、堵漏、疏散人员等。
-扩大应急:当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力量无法控制事故发展时,应及时请求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援,扩大应急响应级别。
3.处置措施
-火灾事故处置:
-立即组织消防人员进行灭火,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避免使用水灭火,防止发生爆炸。
-疏散周边人员,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切断气源,消除火灾隐患。
-爆炸事故处置:
-立即停止周边一切可能产生明火、电火花等的作业。
-组织人员疏散,设置警戒区域,防止爆炸冲击波对人员和建筑物造成进一步伤害。
-对爆炸现场进行检查,防止发生二次爆炸。
-泄漏事故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采用通风、强制通风等措施,降低泄漏区域的乙炔浓度。
-对泄漏的乙炔进行收集或处理,防止其扩散。
-中毒窒息事故处置:
-立即将中毒窒息人员转移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
-解开中毒人员的衣领、腰带等束缚物,保持呼吸通畅。
-对中毒人员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六、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应急物资
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消防水带、空气呼吸器、堵漏工具、急救药品等应急物资,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完好。
2.应急装备
配备消防车、救护车、应急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