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组件设计与装配;基础知识;装配图和装配分解图;定义----该模式将已创建好的零件或子装配体按相互的配合关系装配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装配体。常用于产品较为成熟的场合。
命令----单击菜单【插入】→【元件】→【装配】或单击图标按钮→进入装配设计界面。
;;二、装配约束关系;(一)匹配;(一)匹配;(二)对齐;(三)插入;自动:由系统根据所选两个的装配要素特点自动判断约束条件的类型。
坐标系:约束组件坐标系和元件坐标系对齐,此时两坐标系的对应轴会相互对齐。;(六)相切;(七)“默认”和“固定”约束方式;三、在装配模块中调入零部件的设计基本步骤;三、在装配模块中调入零部件的设计基本步骤;三、在装配模块中调入零部件的设计基本步骤;三、在装配模块中调入零部件的设计基本步骤;四、在装配模块中创建零部件的设计基本步骤;四、在装配模块中创建零部件的设计基本步骤;●在装配模块中,可以对单个或多个已装配的元件进行复制操作。
●复制的方式有:平移复制或旋转复制。;元件复制的操作步骤:
1.单击【编辑】→【元件操作】→弹出如图14-9所示菜单。
2.单击【复制】→在窗口中选择一个坐标系→选择一个或多个元件→单击“选取”菜单中“确定”→弹出如图14-10所示菜单。;3.选择复制方式(移动或旋转)→选择复制方向(X、Y或Z轴)→输入平移距离或旋转角度。
4.单击“完成移动”→输入复制的总数量。完成复制。
5.单击“完成”,结束复制操作。;●元件阵列同样包括尺寸阵列、方向阵列、轴阵列及填充阵列等。
●阵列方法与特征阵列方法基本相同,只不过在执行尺寸阵列的时候,只能以元件装配中产生的偏距值作为阵列参考尺寸。;选取“装配”命令→打开一个需装配的元件→弹出如图14-12所示操控面板。;(1)单击“定义连接”下拉表框→出现如图14-13下拉表
常用的“连接方式”如下:
销钉----允许零件存在绕轴线的旋转运动。
滑动杆----允许零件沿某一些方向的移动。
圆柱----允许零件既可绕轴线旋转,又可
沿某一方向移动。
用户定义----表明用户自行定义零件的约束关
系,通常需要给定三个“约束”条
件来装配零件。;(2)如果选择【用户定义】→单击“定义约束”的下拉表框→出现如图14-14所示下拉表。
用户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约束条件选择需要的约束条件,通常一个完全定位需三个约束条件。
;(3)单击“定义偏置方式”的下拉表框,出现如图14-15
所示下拉表。
对于“匹配”、“对齐”等约束条件,用户可以选择不同偏置方式,输入偏置值,修改偏移方向。;(4)单击【放置】选项→弹出图14-16上滑面板。
;(5)单击【移动】选项→弹出图14-17上滑面板。
用户首先选定运动的类型→选定运动方向的方式→选定运动方向参照要素→单击装配元件→移动鼠标,即可移动零件模型。;(6)单击“切换连接”按钮,用户可以将用户定义好的装配约束关系转化为可活动的连接方式,也可以将活动的连接方式转化为装配约束关系。
(7)如果零件的装配约束状态为“部分约束”时,则零件在某些方向上存在自由度,如果为“完全约束”时,则零件完全定位而不能在装配空间中运动。;建立爆炸图的一般步骤如下:
1.单击菜单【视图】→【分解】→【分解视图】→装配图自动生成一个默认的分解状态。
2.单击菜单【视图】→【分解】→【编辑位置】→弹出如图14-19的对话框。;3.在“运动类型栏”中选择元件运动类型。
常用的运动类型为平移。
4.选择“运动参照”类型,并在绘图区中按运动参照类型选择参照。
运动参照类型包括:视图平面、选取平面、图元/边、平面法向等。;5.点选需移动的元件→用鼠标移动元件到指定位置。
6.按相同的方法继续其它元件的分解移动。
7.单击“确定”按钮,生成一个自定义的装配爆炸图。;单击菜单【视图】
→【分解】
→【编辑位置】
→对已经产生的分解视图进行重编辑。;单击菜单【视图】
→【分解】
→【取消分解视图】
→取消分解视图状态返回到未分解状态。;实训课题:钻夹具装配设计;一、目的及要求;二、创建思路和分析;三、创建注意事项;三、创建注意事项;四、创建步骤;单元小结;单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