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PAB气囊盖设计7.卡扣:有缝式气囊盖与仪表板本体的配合方式主要是通过卡扣卡接,此卡扣与一般射出卡扣设计方式一致,此处不再赘述。以上详细介绍了气囊盖的重点结构的主要参数,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遵守所推荐的经验值,就可以设计出合理的气囊饰盖。总结副安全气囊组件(PAB)关系到副驾驶乘员的安全问题,所以在设计、布置过程中更多要考虑的是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设计过程中应与气囊产商配合尽量将所有隐患考虑到位并将其解决,要避免在后期试验过程中不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或者出现了安全隐患(例如盖板整个飞出),从而造成整个设计费用的增加。*副驾驶安全气囊布置及气囊盖板设计概述目录副驾驶安全气囊简介PAB的布置气囊盖的设计一.副驾驶安全气囊简介对PAB的认知基本组成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PAB模块的分类有缝式和无缝式前置式和顶置式对PAB的认知基本组成安全气囊主要由传感器、气囊、气体发生器和电子监控器等组成。整个气囊组件还包括气囊盖和底板等安全气囊外部零件。副驾驶安全气囊组件位于仪表板右侧杂货箱上方。一.副驾驶安全气囊简介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在汽车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当传感器所受的碰撞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即向电控装置发出信号。经处理后,电控装置便会发出指令.迅速引燃固体燃料.放出大量无毒气体.使气囊展开。其展开过程需要40-50ms。囊内气体几乎在气囊刚一充满时.便冷却、排出.在气囊收缩的同时吸收冲击能量,保护驾驶人和乘员免受伤害。一.副驾驶安全气囊简介碰撞的有效方向在正前方和左右30°的范围有效。轻微的碰撞,气囊不会启动爆出,只有当严重碰撞时气囊才能启动。控制系统有备用电源(大容量电容器).以保证发生事故时.蓄电池被碰坏,安全气囊仍能正常工作。PAB模块的分类根据副驾驶员安全气囊盖与仪表板的配合来分,可分为有缝式和无缝式;根据气囊的布置位置来分,可分为前置式和顶置式。一.副驾驶安全气囊简介有缝式和无缝式有缝式气囊盖的优点是成本低、工艺简单、拆装方便。而缺点主要体现在外观方面,例如盖板与仪表板之间的配合不仅有间隙面差且间隙面差较难控制;盖板常用材料为TPO,而决定仪表板表面色泽的常为PP+EPDM+T20或PVC表皮包覆,所以此处色差问题也比较突出。有缝式无缝式无缝式气囊盖可解决有缝式气囊的所有外观问题,但是其成本相对有缝式的会大幅增加,首先需在仪表板上增加撕裂弱化线,此处需投入弱化设备及工装夹具;其次无缝式气囊盖与仪表板本体的连接多为震动摩擦焊或超声波焊接,同样需投入焊接设备及工装夹具;同时所增加的工序会增加人工和工时成本。有缝式和无缝式在实际设计中可根据车辆定位、成本、外观需求等条件进行选择。一.副驾驶安全气囊简介撕裂线位置仪表板本体副安全气囊震动摩擦焊接筋撕裂线位置撕裂线位置气囊盖一.副驾驶安全气囊简介前置式和顶置式前置式和顶置式主要是依据气囊模块沿Y轴旋转的程度来区分的,如图所示,当起爆方向与Z轴夹角a≤25°时为顶置式,当a>25°时为前置式。起爆方向一般情况下,顶置式的应用范围会比较广,因为顶置式可避免安全气囊正对人体起爆,如美标法规就有假人胸口贴在仪表板上的起爆实验,顶置式可减小安全气囊起爆时对人体的伤害值。但是顶置式在安全气囊起爆时对前挡风玻璃的冲击较大,有撞破前挡风玻璃风险,故在顶置式中建议将图4中的L值控制在150mm以上,若小于150mm,则建议将角度a加大(由顶置式变为前置式)。一.PAB布置副驾驶安全气囊的设计方法安全气囊设计基本要求气袋形状的确定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气体发生器技术参数确定过程PAB布置的空间需求副驾驶安全气囊的设计方法安全气囊的设计包括调整气囊的的充气体积、织袋泄气孔的面积、确定织袋的材料特性以及定义保持带的尺寸。基本设计思想:在汽车发生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在乘员和车内结构件之间迅速展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扑”在气垫上,以缓和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从而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程度的目的。(100ms内完成)。核心部分是传感器的设计;针对不同车型设计,没有通用件;设计输入:碰撞车身曲线、坏路面行驶及修理过程中各种曲线。通过调整质量惯性系统参数(质量、阻尼系数、行程等)进行设计;感知信息:减速度、时间;(可等效为能量)二.PAB布置安全气囊设计基本要求设计难点:要保证中速以上碰撞发火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要实现最佳点火时刻(5in-30ms)是不容易的,由于采集信息量少,时间短,同时传感器是安装于转向柱上,对一些干扰信号不易区分;设计准则:5in(127mm)-30ms准则30ms:气囊完全展开的时间;5in(127mm):279(头部到转向盘)-152(气袋厚度)=12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