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
PAGE1
工件坐标系设定
在HexagonManufacturingIntelligence的CMM软件中,工件坐标系(WorkpieceCoordinateSystem,WCS)的设定是保证测量精度和数据一致性的重要步骤。工件坐标系用于定义工件在测量机上的位置和方向,确保测量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工件的实际几何特征。
工件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工件坐标系是一个三维坐标系,通常用X、Y、Z三个轴来描述。在CMM软件中,工件坐标系用于将测量机的机器坐标系(MachineCoordinateSystem,MCS)转换为工件的实际坐标系。通过这种方式,测量结果可以直接与设计图纸上的坐标系进行对比,从而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工件坐标系的定义
工件坐标系的定义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择参考点:在工件上选择一个或多个已知的参考点。
建立坐标轴:通过参考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建立X、Y、Z三个坐标轴。
设定原点:确定工件坐标系的原点位置。
校准坐标系:通过测量已知尺寸的特征,校准工件坐标系的精度。
2.工件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在HexagonManufacturingIntelligence的CMM软件中,工件坐标系的建立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
三点法:通过测量工件上的三个已知点来建立坐标系。
最佳拟合法:通过测量多个特征点,使用最佳拟合算法来建立坐标系。
几何特征法:通过测量工件上的几何特征(如平面、圆柱、圆锥等)来建立坐标系。
三点法建立工件坐标系
三点法是最常用的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之一。通过测量工件上的三个已知点,可以确定X、Y、Z三个坐标轴的方向和原点位置。
2.1三点法的原理
三点法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何关系:
三个不共线的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通过两个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通过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坐标系的原点和方向。
具体步骤如下:
选择三个参考点:在工件上选择三个不共线的点,通常是工件的边缘或角点。
测量参考点:使用CMM测量这三个点,并记录它们的坐标。
计算坐标轴:根据这三个点的坐标,计算X、Y、Z三个坐标轴的方向。
设定原点:选择其中一个点作为原点,或通过计算确定原点位置。
2.2三点法的具体操作
2.2.1选择参考点
在选择参考点时,应确保这些点能够准确反映工件的几何特征,并且容易测量。例如,可以选择工件的三个角点。
2.2.2测量参考点
使用CMM测量这三个点,并记录它们的坐标。假设测量得到的三个点的坐标分别为:
点A:(10,20,30)
点B:(40,50,60)
点C:(70,80,90)
2.2.3计算坐标轴
根据这三个点的坐标,可以计算出X、Y、Z三个坐标轴的方向。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导入必要的库
importnumpyasnp
#定义三个点的坐标
A=np.array([10,20,30])
B=np.array([40,50,60])
C=np.array([70,80,90])
#计算向量AB和AC
AB=B-A
AC=C-A
#计算Z轴方向(AB和AC的叉积)
Z_axis=np.cross(AB,AC)
#计算X轴方向(AB向量)
X_axis=AB
#计算Y轴方向(X轴和Z轴的叉积)
Y_axis=np.cross(X_axis,Z_axis)
#归一化向量
X_axis=X_axis/np.linalg.norm(X_axis)
Y_axis=Y_axis/np.linalg.norm(Y_axis)
Z_axis=Z_axis/np.linalg.norm(Z_axis)
#输出坐标轴方向
print(X轴方向:,X_axis)
print(Y轴方向:,Y_axis)
print(Z轴方向:,Z_axis)
2.2.4设定原点
选择点A作为原点,或通过计算确定原点位置。假设选择点A作为原点,则原点坐标为(10,20,30)。
#定义原点
origin=A
#输出原点坐标
print(原点坐标:,origin)
2.3三点法的注意事项
点的选择:选择的点应尽量分散,以提高坐标系的精度。
测量精度:确保测量点的精度,避免因测量误差导致坐标系不准确。
点的顺序:点的测量顺序会影响坐标轴的方向,应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测量。
最佳拟合法建立工件坐标系
最佳拟合法通过测量多个特征点,使用最小二乘法或其他拟合算法来建立工件坐标系,适用于工件上有多点特征的情况。
3.1最佳拟合法的原理
最佳拟合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多个特征点,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