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成语故事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13.33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15
总字数:约2.39千字
文档摘要

成语故事阅读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成语中,出自《战国策》的是:

A.指鹿为马

B.画蛇添足

C.揠苗助长

D.对牛弹琴

2.成语“精卫填海”出自哪部古籍?

A.《山海经》

B.《庄子》

C.《左传》

D.《史记》

3.“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什么心理状态的?

A.意识模糊

B.嫉妒心理

C.害怕心理

D.意识错觉

4.成语“朝三暮四”比喻的是什么?

A.变化无常

B.虚伪狡猾

C.狡辩之术

D.疑神疑鬼

5.“井底之蛙”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

A.视野狭窄

B.善于观察

C.胆小怕事

D.聪明伶俐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_________”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形容人过于自信,最终导致失败。

2.成语“_________”出自《庄子·秋水》,比喻见识短浅,不能理解大局。

3.“__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犹豫不决,缺乏果断。

4.成语“_________”出自《战国策·齐策一》,比喻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

5.“__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见识短浅,目光短浅。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成语“刻舟求剑”的故事及其寓意。

2.解释成语“掩耳盗铃”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15分)

阅读以下成语故事,回答问题。

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古时候,有一位名叫张僧繇的画家,他的画技非常高超。一天,皇帝命令他在大殿的墙上画一条龙。张僧繇画了三天三夜,终于画好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但皇帝看到后,觉得龙缺少了点什么,于是问张僧繇:“这幅画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吗?”张僧繇回答:“画龙点睛。”皇帝不解,问:“什么是画龙点睛?”张僧繇说:“在龙的眼睛上点上一笔,这条龙就会飞起来。”皇帝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命令张僧繇在龙的眼睛上点了一笔。果然,那条龙瞬间腾空而起,飞向了天际。

1.张僧繇是谁?他的画技如何?

2.皇帝为什么觉得画中的龙缺少了点什么?

3.张僧繇所说的“画龙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皇帝觉得有道理?

4.故事中的“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成语故事,论述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分析成语故事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六、综合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根据以下成语故事,创作一个简短的故事梗概。

成语故事:杯弓蛇影

从前,有一个名叫王生的书生,他非常胆小。一天,王生在家中喝酒,看到酒杯中有一条蛇的影子,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他以为蛇真的进入了酒杯,于是急忙倒掉酒杯,清洗杯子。他的朋友小李看到这一幕,觉得好笑,便告诉王生:“那只是酒杯中的弓影,并不是蛇。”王生不相信,还是反复清洗杯子。从此以后,王生一看到弓箭,就会想起那杯弓蛇影的事情,变得越发胆小。

2.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成语故事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试卷答案如下:

一、选择题

1.A

解析思路:根据成语故事《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2.A

解析思路:成语“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精卫鸟填海的故事。

3.C

解析思路:成语“杯弓蛇影”源自《列子·汤问》,形容人因恐惧而产生了错觉。

4.A

解析思路:成语“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逍遥游》,比喻言而无信,反复无常。

5.A

解析思路:成语“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用来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二、填空题

1.画蛇添足

解析思路: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形容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2.井底之蛙

解析思路:成语“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用来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3.朝三暮四

解析思路:成语“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逍遥游》,比喻言而无信,反复无常。

4.画蛇添足

解析思路: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形容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5.朝三暮四

解析思路:成语“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逍遥游》,比喻言而无信,反复无常。

三、简答题

1.成语“刻舟求剑”的故事讲述了一位楚国人乘船渡江时,不慎将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然后回到原处寻找剑。这个故事寓意着做事情要顺应事物的发展变化,不能固守旧的方法。

2.成语“掩耳盗铃”的含义是指自己欺骗自己,以为自己做了某事别人不知道。故事中,一个人为了偷铃铛,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铃声了。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

四、阅读理解题

1.张僧繇是唐代著名的画家,他的画技非常高超。

2.皇帝觉得画中的龙缺少了点什么,是因为他认为龙的眼睛没有点睛,龙的形象不够生动。

3.张僧繇所说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