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浮和沉初备王丽云.docx
文件大小:18.7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1-31
总字数:约2.32千字
文档摘要

西岗镇中心小学“一课一研”学历案

学科

三年级科学

时间

5月6号

课题

15浮和沉

主备人

王丽云

教学内容分析

《浮与沉》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常见的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以小船能浮在水面上为线索,探究浮的特点,然后延伸到浮与沉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浮与沉是怎么回事。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生活中小船能浮在水面上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乒乓球、气球、木块、螺丝钉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并通过实验得出浮力的感性认识,再研究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得出结论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不但浮在水面的物体(部分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而且浸入水中的物体(全部在水中)同样受到水的浮力再研究生活中浮力的应用: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在经历模拟实验和讨论活动后,激发学生维续探究的好奇心,制作一个浮沉子。

知识逻辑结构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思维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情

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科学,对科学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对浮力常识已经有较多的认识,能够观察浮力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并且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对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比较抽象,学生还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以激发,而对浮力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

目标

1.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是水的浮力;了解浮力在生活的应用。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物体沉浮的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水的浮力并能定性的描述水的浮力及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使学生理解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

准备

水槽、橡皮、玻璃球、木块、橡皮泥、钉子、钩码、气球、塑料尺子、泡沫塑料、皮筋等

1.PPT3出示]

师:小船能浮在水面上,我们套上游泳圈就不会沉入水中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研究一下吗?

生1:它们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生2:它们怎么样会下沉?

生3.

师:总结并板书课题(15.浮与沉)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1.[PPT4出示]出示气球、木块、螺丝钉、乒乓球等图片。

师:它们是浮还是沉?

生:气球、乒乓球浮,木块,螺丝钉沉

2.学生分组实验

3.师:通过实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乒乓球、气球浮在水面上,螺丝钉、木块沉下去师:不同物体在水中,有的是上浮,有的是下沉

活动二:感受认知浮力

1.[PPT7出示]出示学生用手按压气球图片

2.师:大家把气球朝下按,感受一下手有什么感觉?生做实验,并汇报:手感到有一种向上的力

[PPT8出示]师: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就是水的浮力。活动三: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PT9出示]教师出示石块沉入水中图片

2.师: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生1:受到生2:没有

师:科学不是全靠猜测,需要我们做实验来验证一下

[PPT11出示】出示课本情景图

1.师:根据老师准备的材料,大家思考一下这个实验怎么做?生讨论交流,总结出实验方案学生小组实验

小组展示

[PPT13出示]师生总结: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活动三: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

1.[PPT14出示]出示轮船、救生圈、浮桥等图片师:这几种物体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生:都是利用了浮力师:鱼漂利用了什么?生:浮力

三、拓展活动一制作浮沉子

[PPT17出示]课本浮沉子图片,学生通过动手制作,从而理解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板书设计

浮和沉

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就是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作业设计

基础题:见达标测试

巩固训练:《科学指导与训练》

查阅资料,进一步探究关于浮力的知识

问题

困惑

从重力与浮力关系上解释沉浮如何过渡用密度解释沉浮规律。

赵海英:教学开始采用故事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实验中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但课件字太小,看不清;对于学生的表现没有及时评价。

杨玉春:对于多媒体的使用是为了激发兴趣和提示学生在后面的实验中注意哪些问题,一目了然,这比老师口头说效果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