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专业2025年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日语,专业代码:050207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广博的日语专业知识,较强的跨文化能力,能适应中原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能够胜任日语教育、国际交流、学术研究等领域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目标: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深厚的中国情怀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2.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与学科基本素养,熟练掌握日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
3.具备较强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我国国情和国际发展动态。
4.具备良好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学术规范,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与理论研究能力。6.具备一定的第二外语运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
三、培养标准(毕业要求)
1.家国情怀:了解国家相关方针、政策、法规,秉承农大精神,知农爱农,弘扬中原农耕文化;2.身心素质: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基础能力: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
4.专业能力:掌握语言学、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熟悉中日两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基本国情;
5.跨文化能力: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具有跨文化的包容性和批判性意识,掌握基本的跨文化研究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
6.创新能力:具备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7.实践能力:能够开展外语教育教学,独立承担外事工作,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处理有关涉外业务;
8.知识多元:掌握一门第二外语;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程序设计能力,主动适应大数据、“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发展趋势;
9.学习能力: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0.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掌握团队协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能积极主动进行合作学习,分享和交流学习、实践经验。
四、学制及授予学位
1.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2.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1.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2.核心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视听说、日语阅读、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概况、跨文化交际、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
六、主要实践环节及主要专业实验
1.主要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基础口语训练、科研基础训练、演讲训练、教育实习
2.主要的专业实验:日语语音、日语视听说
七、全学程时间安排、课程结构
全学程201周,理论教学110周,实践环节26周,入学教育1周,毕业教育1周,军事训练2周,考试7周,劳动技能训练4周,社会实践4周,其余为寒暑假,社会实践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在假期进行。
全学程总学时2530学时。其中必修课2306学时,占91.15%(理论教学1840学时,占72.73%;实践教学包含课程实验和实习环节,共计466学时,占18.42%);选修课224学时,占8.85%;劳动教育32学时。
课程结构
必修课
选修课
合计
占总学分比例
实践教学学分
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素质教育课程
39
744
6
96
45
840
28.13%
3.78
2.36%
基础教育课程
45.5
728
0
0
45.5
728
28.44%
5.5
3.44%
专业教育课程
36.5
584
8
128
44.5
712
27.81%
4
2.5%
实践教学课程
25
250
0
0
25
250
15.62%
25
15.63%
合计
146
2306
14
224
160
2530
100%
38.28
23.93%
八、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学生取得下列学分,可取得业务方面的毕业资格:必修课(理论课)121学分,实习环节25学分,选修课14学分(每个学生至少选修6学分综合素质类课程,包含公共艺术类课程2学分,可包含第二课堂2学分、文理科互选2学分;创业教育类或专业深化类课程8学分),合计160学分,可取得业务方面的毕业资格。
九、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关联矩阵
教学环节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