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2关雎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3.pptx
文件大小:5.77 M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3-01
总字数:约1.19千字
文档摘要

01基础夯实

作家作品《诗经》收录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篇。(“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关雎》《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史记》曾记述说:“《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02大意疏通

词义疏通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词义疏通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词义疏通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03思考探究

表达手法《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为什么用雎鸠写比头?“比”和“兴”究竟是什么?雎鸠王鸠(贵族)传说中它们雌雄不离比喻专情恩爱比:比喻兴:引出

表达手法《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为什么用荇菜写比头?(“流”:求取)比喻君子欲求淑女的爱慕之心,契而不舍的追求。

表达手法《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眼前景物发端:水鸟和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情感意趣:男女求偶相喻产生关联情感意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情景交融

表达手法参差荇菜窈窕淑女双声叠韵雎鸠(双声)、辗转(双声+叠韵)使物生动形象,使事增加情致——音韵和谐、重章叠句

表达手法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相思与失望、朝思暮想相处和谐、愉悦幸福矛盾?虚实结合

人物形象“窈窕”“流、采、芼”美心为窈,美状为窕细心专注、慎重理智典雅高贵的行为举止+温润如玉的美好品质=窈窕淑女(文静、勤劳、慎重)

人物形象体现出君子从一而终,专情执着,没有因为淑女的一次拒绝而放弃。淑女虽然拒绝了他,但他只是通过琴瑟钟鼓来亲近淑女,体现了他的绅士风度和他对淑女的尊重。体现出君子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高雅之士,君子通过高雅之物取悦淑女,证明他对淑女的追求也是高雅的、有分寸的。可以看出君子有眼光,对淑女的爱也是持续不断、逐渐热烈的。典雅高贵的行为举止+温润如玉的美好品质=谦谦君子(尊重、执着、才华)

课堂小结《关雎》处于《诗经》之首的原因孔子评价:“乐而不淫(有所分寸),哀而不伤(有所节制)”。即男子追求淑女,追上值得一乐,但有节制、举行婚礼,遵循礼法;君子追不上淑女,也没有寻死觅活,而是进行美好幻想,没有过度悲伤。《关雎》是“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孔子认为美好的夫妻感情所建立的美好家庭是人伦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