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4》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SFL(Korean)4
学分:2
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0学时
先修课程:《韩语1》、《韩语2》、《韩语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英语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外国语学院
修读学期:第5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韩语4》是面向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通过语言基础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满足学生今后可能需要参加的各种考试,如考级、考研、自考、留学等需要;使学生继续深化对韩语语言、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韩语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把语音、词汇、语法、文化教育融为一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适应国际交流与社会发展对多语种外语人才的要求。
课程目标1掌握韩语的语音体系和语音规则,具备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技能,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目标2能运用所学的韩语语言知识进行更加系统的综合运用,具有较强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与思辨能力,具备良好的韩语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
课程目标3深入、全面了解韩国的国家概况、风土人情,形成较宽广的国际视野与人文情怀;深刻理解文化差异与文化内涵,全面形成对多元文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意识,具备较好的综合文化素养。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2.2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增进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课程目标3
M
2.3了解国家对外政策,具备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识并积极实践。
课程目标1、2、3
M
3.3初步具备第二、第三外语的运用能力,并能够在多语环境中进行简单交流。
课程目标1、2
H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语音
基本要求:
①继续巩固语音,让学生拼读生词,跟读课文,注意连读、紧音化、鼻音化、送气音化等语音的变化规则;
②模仿语音语调。
重点及难点:
①语音的变化规则、流利度。
德育元素:诚实守信
2
讲授与模仿
课程目标123
2
词汇
基本要求:
①讲授课文重点词汇的意义和用法,适当扩充它的习惯搭配;
②通过有重点的背诵课文,使学生熟悉它,并可利用它进行组句;
③完成教材配套练习中的词汇部分习题,通过自主阅读不断积累词汇量。
重点及难点:
①相近词汇的辨析和活用。
德育元素:坚持
4
讲授与练习
课程目标123
3
语法
基本要求:
①掌握各类连接词尾、表特定句式的终结词尾、常见的惯用型、各种助词;
②非敬语形式、副词形;
③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自主完成课后的习题。
重点及难点:
①运用各类非特定句式的终结词尾。
德育元素:合作
8
讲授与练习
课程目标123
4
阅读
基本要求:
①借助课堂讲解,理解课文的中心大意;
②独立完成课后的自主阅读篇章,准确抓住文章的要点。
重点及难点:
①信息抓取能力。
德育元素:懂得分享、团队合作
6
讲授与讨论
课程目标123
5
听力
基本要求:
①听课文跟读练习,要求学生能大致跟上节奏,复述课文;
②独立完成课后的听力习题,要求概括大意,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并就一些细节做出正确的判断。
重点及难点:
①归纳能力
德育元素:精益求精
6
讲授与讨论
课程目标123
6
写作
基本要求:
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仿照例文编写主题对话,语言表达基本准确。
重点及难点:
①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元素:精益求精
6
讲授与练习
课程目标123
合计
32
四、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以集中讲授为主,配合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个人展示、小组会话、小组讨论与汇报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多媒体、韩语学习网络资源,如:网站、论坛、微信公众号或APP等形式辅助教学,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与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
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
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作业、课堂表现、随堂测试、自主学习、期末考核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期末考核成绩占50%、平时作业成绩占15%、课堂表现成绩占15%、随堂测试成绩占5%、自主学习成绩占15%。
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
序号
教学环节
课程目标1(分值)
课程目标2(分值)
课程目标3(分值)
合计
1
平时作业
5
5
5
15
2
课堂表现
15
0
0
15
3
随堂测试
0
5
0
5
4
自主学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