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国际贸易法双语》课程教学大纲.docx
文件大小:21.82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1-17
总字数:约2.67千字
文档摘要

《国际贸易法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TradeLaw

学分:2

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0学时

先修课程: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

授课对象:法学专业学生(涉外商事法律事务方向)

教学单位:商学院

修读学期:第7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课程描述:国际贸易法是调整跨越国境的货物、技术、服务的交换关系以及与这种交换关系有关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有关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的主要内容,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法律实务问题,提升法学专业素养。

课程目标1:专业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法的概念、渊源、主体和基本原则,熟悉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制度与政府管理贸易法律制度等专业知识。

课程目标2:专业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处理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具体法律问题,同时培养专业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课程目标3:综合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观察与思考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其以法学的思维模式和角色意识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指标点3-1.能熟练撰写各种法律文书,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诉讼、非诉等具体法律实务的需要。

课程目标1、2

M

指标点3-2.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工作沟通、合作能力,以适用诉讼、谈判等具体工作的需要。

课程目标1、2

M

指标点4-1.能综合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以做好有效的预防、应对措施。

课程目标1、2

L

指标点4-2.能综合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聚焦存在的实际法律问题,以提出灵活有效的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1、2

L

指标点5-2.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应对重大、疑难、复杂的法律问题。

课程目标2、3

L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国际贸易法概述

掌握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了解国际贸易法的历史和发展;掌握国际贸易法的法律渊源;熟悉国际贸易法的主体。

2

课堂讲授

课程目标1、2、3

2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掌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其中有关合同的成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违约的救济方法、所有权与风险的转移等规定。

2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课程目标1、2、3

3

国际贸易术语

熟悉国际贸易术语的定义、特点与作用;了解国际贸易术语的分类;能熟练应用《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4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课程目标1、2、3

4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掌握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法律规则和有关提单的知识;了解国际铁路货物运输规则和国际航空运输法律规则;掌握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基本原则;掌握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险别和承保范围。

4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课程目标1、2、3

5

国际贸易支付

熟悉国际贸易中的支付工具;熟悉汇付和托收等支付方式中的法律关系;掌握信用证支付方式中的法律关系;熟悉国际保理、银行保函等业务中的法律关系。

4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课程目标1、2、3

6

国际贸易争议的解决

了解国际贸易争议的解决方式;掌握国际商事仲裁中的主要法律问题;熟悉国际民商事诉讼中的主要法律问题。

4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课程目标1、2、3

7

政府管理贸易的法律与制度概述

了解政府管理贸易法律与制度的概念、特征和历史发展;掌握关税壁垒的概念和分类;熟悉非关税壁垒的特征和常见种类。

3

课堂讲授

课程目标1、2、3

8

世界贸易组织

了解多边贸易秩序的建立过程;熟悉世界贸易组织的体系;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理念和原则;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实体法律制度;熟悉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6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课程目标1、2、3

9

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熟悉我国的许可证与配额制度、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制度、原产地规则、海关监管制度和出口管制制度。

3

课堂讲授

课程目标1、2、3

合计

32

四、课程教学方法

采用集中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由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方式组成。过程性考核由课后作业、章节测试、课堂表现和课堂出勤等形式组成;结果性考核主要是期末考核。

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按百分制计算,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闭卷)。平时成绩的考核,其中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