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六章--倾销原理与反倾销原则--(《世界贸易组织概论》).ppt
文件大小:143.5 K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4-12-14
总字数:约3.89千字
文档摘要

第六章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概论第六章倾销原理与反倾销协议

【本章教学目标】1.掌握倾销的概念、特点、种类及反倾销的概念;2.了解《反倾销协议》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重点掌握倾销的三要件;3.了解中国在《反倾销协议》中的承诺;4.掌握我国产品屡遭外国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第六章倾销原理与反倾销协议

第一节倾销与反倾销概述第二节《反倾销协议》的主要内容第三节中国面对的倾销与反倾销问题第一节倾销与反倾销概述

一、倾销的概念倾销是出口国企业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销售某种产品,对进口国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损害威胁,或者严重阻碍了国内新兴产业的建立,是一种国际价格歧视行为。第一节倾销与反倾销概述二、倾销的特征倾销通常具有以下若干特征:第一,倾销是一种人为的低价销售措施。它是由出口商根据不同的市场,以低于有关商品在出口国的市场价格对同一商品进行差价销售。第二,倾销的动机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销售过剩产品,有的是为了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出口,但只要对进口国某一产业的建立和发展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威胁或实质性阻碍,就会招致反倾销措施的惩罚。第一节倾销与反倾销概述第三,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在政府奖励出口的政策下,生产者为获得政府出口补贴,往往以低廉价格销售产品;同时,生产者将产品以倾销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从而获得在另一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并进而消灭竞争对手,之后,再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高额利润。第四,倾销的结果往往给进口方的经济或生产者的利益造成损害,特别是掠夺性倾销扰乱了进口方的市场经济秩序,给进口方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第一节倾销与反倾销概述

三、倾销的种类(一)突发性倾销又称短期倾销,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防止商品的大量积压危及国内的价格结构,在短期内向海外市场大量地低价抛售该商品。这种类型的倾销对进口国工业的“损害”是暂时的,而进口国消费者却可以从中获取低价消费的好处,因而是无可厚非的。第一节倾销与反倾销概述(二)间歇性倾销又称掠夺性倾销,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了在某一海外市场上取得垄断地位而以低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向该市场抛售商品,待将竞争对手驱逐出该市场后再实行垄断高价。这种类型的倾销具有掠夺性意图,其对进口国工业的“损害”超过了进口国消费者获得的好处,因而应受到反倾销法的抵制。第一节倾销与反倾销概述(三)持续性倾销又称长期倾销,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一方面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而大规模地进行生产,另一方面为了维持国内价格结构而将其中一部分商品长期地低价向海外市场销售。这种类型的倾销对进口国工业的“损害”只有一次,即其被迫转产之时,而进口国消费者从中获得的好处却是不断累积的,因而也不应受到反倾销法的抵制。第一节倾销与反倾销概述四、影响倾销利润的因素(一)国内外市场对倾销产品的需求状况如果国外需求的价格弹性大,那么倾销低价所引起的数量上升就会比较大,从而企业倾销获利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如果国内需求的价格弹性小,那么在国外低价倾销的同时维持国内高价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从而企业倾销获利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第一节倾销与反倾销概述(二)倾销商品倒流进入出口成员市场的障碍倾销的先决条件是隔裂国内外的市场,是存在贸易壁垒足以限制在国外低价倾销的产品重新返回再流入了出口成员的市场。(三)倾销企业的成本状况企业倾销的价格损失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甚至发生亏损,因此企业倾销价格损失的补偿途径一般是通过维持国内高价、夺取市场尔后抬价以及获取出口补贴等。第一节倾销与反倾销概述五、反倾销的概念反倾销(anti-dumping)是指进口国主管当局根据受到损害的国内工业的申诉,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对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进行销售的、并对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造成法定损害的外国产品,进行立案、调查和处理的过程和措施。第二节《反倾销协议》的主要内容

一、协议产生的背景最早的反倾销法是加拿大在1904年制定的,随后欧美各国纷纷参照加拿大的做法制定了本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在关贸总协定适用之前,反倾销法还都限于国内法范畴。这些国内法律制度规定各不相同,对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以及各国间的贸易关系都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直到1948年1月1日关贸总协定才第一次在国际法律体系中出现了反倾销的正式规定。第二节《反倾销协议》的主要内容二、协议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