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法学入门讲座理论 课程教学大纲.docx
文件大小:38.34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6
总字数:约2.05千字
文档摘要

PAGE4

ADDINCNKISM.UserStyle《法学入门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

0723S03042

开课单位

法学院

课程名称

法学入门讲座

IntroductiontoLawLectures

课程性质

选修

考核类型

考查

课程学分

0.5

课程学时

17

课程类别

专业拓展课程

先修课程

《法理学》《中国法律史》

适用专业(类)

法学

二、课程描述及目标

(一)课程简介

《法学入门讲座》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初步了解法学基本概念,学习法律常识、形成法学规范性思维,通过课堂讲授和互动式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素养,为《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法律常识传授和法学思维培养为主要内容,按照国际视野与本土问题相结合原则,通过教师讲座、师生互动等形式,培养法学专业学生基本法律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法学基本意识。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学的基本理念,为学生今后学习各种部门法课程提供先导性帮助。

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法学基础常识与概念;

课程目标2:帮助学生了解法律运行的基本规律;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信仰信念。

课程目标4:培养个人独立思考、实操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1-1:初步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与基础常识

课程目标1

60%

1-2: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信仰与信念

课程目标2

20%

2-1:培养学生的基础法律人的素质

课程目标3

10%

2-2: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法律伦理素养

课程目标4

10%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为无先导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授课模式,可以兼采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团队合作,强化法律思维的训练。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上,应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教学手段应服务于教学目的,提倡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充分利用学徒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潜力,在实现路径上依靠学生个人独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得最有效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法律的基本概念与基础常识。

(二)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法律伦理素养。

六、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第1章刑法入门

刑法基本概念和理论

3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2

第2章民法入门

民法基本概念和理论

3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3

第3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入门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基本概念和理论

3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4

第4章民事诉讼法入门

民事诉讼法基本概念和理论

3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5

第5章刑事诉讼法入门

刑事诉讼法基本概念和理论

3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6

第6章法理学入门

法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2

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合计

17

七、实验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如有实验,则需再按以下格式继续填写)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与要求

学时

类型

对应课程目标

1

演示性

课程目标1

2

验证性

课程目标2

3

设计性

课程目标3

4

探究性

课程目标1

其他

……

合计

注:实验要求包括必修、选修;实验类型包括“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探究性”、“其它”等。

八、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一)考核类型:?考试?考查

(二)考核方式:?开卷考试?闭卷考试?课程论文

?课程报告?其它:

(三)成绩评定:

考核

依据

建议分值

(百分比)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目标

过程

考核

30%

出勤

10%

考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

课程目标1

作业

10%

文书写作规范、应用练习准确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表现

10%

课堂发言、讨论活动表现,课堂个别提问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期末

考核

70%

学生对法律的感想与认识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九、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课程目标的实际达成效果计算方式如下,达成值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十、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二)教学参考书

1.贝卡利亚:《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2.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