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
一.填空題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多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為和精神财富
3、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為原则,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為一般行政法和尤其行政法
4、行政許可权的行使,应当以相对方申請為前提。
5、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行行政活动的组织
6、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一样,可分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7、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政法上的职权重要有制定规章权和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
8、机关的民事行為同公务行為可以根据各自行為的特性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為属于公务行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為一般是民事行為。
9、根据实行行政行為時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一样,可以将行政行為分為行政立法行為、行政执法行為和行政司法行為三类。
10、行政行為一般具有的法律效力是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11、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一样,可分為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
12、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照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
13、以許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為原则,分為独立的許可和附文献的許可
14、許可申請的审核一般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
15、行政許可的设定权分派是指多种重要法律渊源形式在设定行政許可上的权力配置。
16、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許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許可申請之曰起二十曰内作出行政許可决定
17、根据行政許可法第60条和第61条的规定,行政許可监督重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被許可人的监督两种。
18、行政强制的对象是向对方的财物和人身自由
19、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為财产、行為、人身三种执行方式
20、行政协议的缔結重要有招标、拍卖、邀請发价、直接磋商等方式
21、行政协议一般采用书面形式
22、行政命令是行政机关依职权进行的,对相对方科以义务的行為
23、以行政懂得的功能差异為原则,可将行政命令分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
24、申诫罚的详细形式重要是警告和通报批评
25、行政惩罚案件由违法行為发生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惩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26、人身罚重要有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两种形式
27、行政监督属于行政行為,与行政立法行為、行政执法行為、行政司法行為同等重要
28、审计的对象重要是会计资料
29、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重要有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
30、行政复议原则上采用书面审理的措施
3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為详细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懂得该详细行為之曰起60曰内提出行政复议。
32、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
33、行政侵权行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
34、追偿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后补”式的追偿:一种是“先陪后追”的方式
35、把复议作為行政诉讼的必经阶段,既复议前置原则,是某些国家行政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
3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方式為开庭审理
37、我国行政诉讼所规定的管辖重要有级别管辖、地区管辖和裁定管辖
38、特殊地区管辖又可分為专属管辖和共同管辖
39、行政诉讼参与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40、当事人在不一样的诉讼程序中有不一样的称谓。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41、起诉应以书面方式,既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42、经审查,人民法院认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曰内立案,并告知原告
43、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時,不得以调解為必经审理程序集結案方式。不过,行政赔偿诉讼可以使用调解。
44、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有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两种方式
45、行政案件的执行程序必须按一定的方式提起。提起的方式有申請执行和移交执行
46、可定案证据的特性是:客观性、有关性和合法性
47、根据证据的变現形式,可将证据分為言詞证据和实物证据
48、行政诉讼法律合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详细运用于多种行政案件,从而对行政机关详细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记性审查的专门活动
49、行政判决分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两种
50、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详细行政行為超越的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
51、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详细行政行為虽然在其自由裁量权限内,但背离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宗旨
52、执行根据是指人民法院据以采用执行措施的生效法律文书
53、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既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详细行政行為,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請,由人民法院采用强制措施,使具有行政行為得以实現的制度。
二、选择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A主体变更、B客体变更、D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