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4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市县两级政府处于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上级决策部署的前沿,对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至关重要,必须在法治政府建设上明确职责、拿出真招、见到成效,增强执行力、落实力和公信力,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下面,结合所学、所思,我就如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谈两点粗浅认识。
一、构建法治政府考核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法治政府建设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硬性考核机制,需要我们健全考核体系、完善考核方式,着力解决好“抓什么、谁来抓、怎么抓、抓不好怎么办”的问题,统筹推进政府部门执法责任落实、乡镇执法体制改革、执法案件质量评估三项重点工作。
(一)厘清政府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当前,群众反映的“行政执法不公、效率不高”等问题,重要原因是执法部门间的执法关系不顺,交叉执法、多头执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着力在“整合执法资源、落实执法责任、提升执法质量”等方面下功夫,推进执法责任的落实。应把理顺执法体制作为重点,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资源环境、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综合执法,探索开展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试点,切实解决好“谁都管、谁都不管”的问题。
(二)推动乡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乡镇政府执法职能不明、依据不清,是基层违法行政的重要原因,也是乡镇执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落实全会要求,我们应紧扣“确权定责、业务指导、执法资格”等乡镇行政执法的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尤其应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得为”的原则,逐一“对表”法律规定,对乡镇政府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进行清理,坚决纠正于法无据的执法行为,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及时研究出台加强乡镇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乡镇行政执法示范文书等,强化对一线执法机构的业务指导,破解执法体制改革“瓶颈”。
(三)强化执法案件质量评查。行政执法案卷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客观记载,既是执法过程的真实体现,又是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有力抓手。我们应把执法案件质量评查作为确保公正文明执法的“关键一招”,强化对执法主体、程序、依据的审核、评估,尤其应加大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社会反响强烈、公众密切关注领域执法案件的评查力度,防止政府“乱作为”,治理政府“不作为”。
二、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克志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某某同步小康,要求我们紧紧抓住贫困落后这个主要矛盾和加快发展这个根本任务,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当前,某某正按照克志书记提出的“五个起来”新思路,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在新的起点上,要实现新发展,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应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提高各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既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新常态,又有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新胆识,鼓起劲来抓发展,弯下腰来拔穷根,携起手来创新业。应紧紧抓住“履职尽责”这个重点,聚焦部门“一把手”,开展集体“赶考”,让“一把手”面对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新闻媒体进行工作述职、廉政承诺,把“一把手”权力运行置于组织、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下,通过工作晒比评,实现发展追赶超。
(二)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法治是改革的“压舱石”。只有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难题、化解改革风险,才能确保改革有秩序、不走样。应紧紧抓住法治与改革“两个轮子”,妥善处理好依法行政与改革开放、法治思维与创新理念的关系,在法律框架下大胆地创、大胆地试,更好地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尤其是对改革实践中已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应全面总结提炼,比较成熟的要及时建章立制,有条件的尽快上升为法律法规。
(三)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增进和谐。法治具有明确性、公正性、稳定性的特点,是调节利益关系、促进长治久安的利器。应紧紧抓住“有权不能任性”这个关键,通过公开承诺晒“权力”、广泛监督管“权力”、依法行政用“权力”,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抵制“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等错误理念,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模范,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凝聚法治政府建设的强大合力。应建立健全规范、长效的利益平衡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化解机制,加快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同时,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意识和行为准则,共建和谐社会。
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要结合某某的实际,努力